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朱培庭临证心得

来源:养肝网2015-06-22 个评论我要订阅
    1.养阴法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难经·四十二难》云:“胆在肝之短叶间”。胆还与肝有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灵枢·本藏》说:“肝合胆”。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与排泄胆汁,《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汁所以能正常地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若胆汁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此外,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从情志意识过程来看谋虑后必须决断,而决断又来自谋虑,两者亦是密切联系的。因此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胆病易波及于肝,表现为肝病征象,所以倡导胆病从肝论治,胆结石的病机又以阴虚为主,因此治疗当以养阴之法为先。临床用药,每于方中加太子参、黄芪为君,太子参甘微苦,补气生津,黄芪补气升阳,以助阴生,乃“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对于肝阴不足严重者,重用养阴益气之品,如南北沙参、石斛等,对于肝胆气郁型的胆结石,常应用青陈皮以疏肝理气,但考虑到两味药辛温苦燥,易耗气伤阴,所以用量较小,另遣玫瑰花、白残花、绿梅花、制香附等力缓之品,以达到疏肝理气而不伤阴的目的,临床观察,确有良效。
  2.通下法胆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以通为顺”是其生理特点;“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其病理特点。现代研究表明,胆汁淤滞是胆石病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胆汁淤滞日久,聚而成石。结石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结石淤滞体内,可引起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而且,多数胆结石病人大便干结,因此,治疗胆结石时,“通下”一法是基本治则。临床用大黄、厚朴、莱菔子、沉香等通腑降气之品,以保持每日大便1~2次为要。如此不仅能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而且可望减少急性发作,甚或排出结石。究其因,在于六腑以通为用,大河通则小河畅,腑气得通,诸症自消。
  3.理中法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亦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医贯》云:“脾能化湿升清,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脾胃有病可以影响到肝胆,肝胆功能失调亦可以影响到脾胃,脾气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身体健康,如脾失健运,则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临床上胆结石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这都是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失其健运而产生的后果。“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脾”之理,理中法亦体现了“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临床用药每以白术、白芍同用,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白术补气健脾,两者合用达到疏肝健脾之功效,另遣半夏、茯苓、甘草,是为“四君”之法。还有一些患者素体内湿较盛,肝胆失疏,湿浊内聚,加之江南梅雨季节又感外湿而致发病,病位虽在肝胆,却因脾湿内盛湿阻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而影响肝的疏泄、胆的通降,此类患者有右上腹胀痛连及右肩,或脘腹痞满不适,时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此乃由于脾虚运化水湿功能失司而引起,所以有“脾主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对于此类病人,藿佩同用,佐以干姜以运化水湿,病人服药两周后舌苔可以逐渐转为正常。理中法还体现在顾及病人的胃气,胆结石的病人往往纳食不馨,可用山楂、谷麦芽以助消化,少用苦寒败胃之品,因为不管什么灵丹妙药,如果胃吸收不好,就不会有好的疗效。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