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陈伯咸临证心得

来源:养肝网2015-06-21 个评论我要订阅
    1.疏肝健脾、要贯穿始终关于疏肝法,前人有“木郁达之”之旨。慢肝之郁证,治疗既注重疏理肝气,更贵在养肝血以补其虚虚之体。若论疏肝之药,陈师喜用柴胡,其性味苦微寒,直入肝胆经,独具疏肝解郁,宣畅气血,升清阳降浊气,调和脾胃,通利三焦,故《本草经》谓之“推陈致新”而列为疏肝之上品。配以当归、白芍,意在甘酸合化,补肝血,益肝阴,以求疏寓养中,刚柔互济,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求得肝功能康复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故组方中健脾益气、理气化滞药占的比重较大,如党参、黄芪、白术、砂仁、茯苓、枳壳等,以振奋脾胃功能,化精微散精于肝,使肝细胞得以充分的营养,促进自我修复与新生。可谓得益补养之剂,受之解郁康复之功。气虚明显者加重黄芪用量(一般30~60g)。黄芪甘温,力宏善走,补而不滞,健脾益肝补胃气,脾气旺则血行,百脉通泰,故方中每每用之。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扩张血管、改善血行、防止肝糖原减少、保护肝脏等作用。慢性肝炎的病机往往有着多重性改变,既有脏腑功能性失调,又有痰浊、血瘀等诸因素夹杂,尤其是血瘀阻络是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和病情难以逆转的重要病理矛盾。故在辨证的基础上,活血祛瘀药应自始至终作为常规用药,灵活掌握,对阻断病情发展,殊有裨益。常用药有丹参、赤芍、泽兰、三七、延胡索、玫瑰花等。
  2.清热解毒、要甘温反佐乙肝病毒深伏营血,浸蚀肝脏,胶着黏滞,并非一般清热解毒药在短期内所能清彻。临证凡见主诉症状突出,体征明显,肝功异常,病毒标志物持续阳性者,宜用甘寒凉血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牡丹皮、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蒲公英、板蓝根等,这些药既清血分之热,又解血分之毒,再合理配用淡渗利湿药,如茯苓、薏苡仁、茵陈、淡竹叶等,效果更佳。一般来讲,甘寒清解药虽较栀子、山豆根、半枝莲等苦寒清解药副作用小,但总有伤正的一面。为求稳妥和求得最佳的疗效,参阅《石室秘录》治肝病“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的原则,在清解的方药中合入黄芪、党参、白术、砂仁等甘温药,益护后天之本,以鼓舞正气,使之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补虚不恋邪,从而造成一种有利于病毒消除的局面。经观察,远期疗效要比单纯清解法可靠的多,体现了陈师“清热解毒,甘温反佐,拮抗协调”的整体观。
  3.选药配伍、要动静结合五脏属阴,宜藏不宜泄,用药以静为主;六腑属阳,宜泄不宜藏,用药以动为主;两者或动静结合,总是剖析推敲。治疗慢性肝病紧扣肝与胆、脾与胃、肝与脾肾之间的生理病理相关性,选药配对有药味相近,功能相同,或取其偏长为用,相互协调,总根据动静结合这一原则加以确定。如白芍配丹参,一阴一阳,阳开阴合,养血益肝,化瘀宣通,用于肝血亏虚,血瘀阻络是极佳的药对。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柴胡配当归、白芍,疏肝郁,益肝阴,缓急止痛,不仅切中慢肝虚郁之病机,且久用全无劫阴之虑。茵陈与紫河车、三七为伍,集补益肝肾、利胆降酶、化瘀散结于一炉,用于早期肝硬化之肝脾大,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等,效果理想。临证若见舌苔白腻或黄腻,口苦纳少,便稀欠爽,腹胀痛,虽经健脾清化且疗效仍不理想者,可在方中加入枳实、白芍。药理研究证实,两药具有明显的增加胆管平滑肌舒缩功能,促进胆汁排泄,加快新陈代谢的双向调节。肝病日久,穷必及肾,若腰膝酸软、懈怠安卧、头晕耳鸣者药选山茱萸配菟丝子,尽收补下虚而助肝之疏泄之功。对于较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者,在注重邪、虚、瘀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下,用鳖甲配冬瓜皮、猪苓、瓦楞子、路路通、水红花子、三七等,坚阴利水不伤正,软坚化瘀消症积。由于患者长期的精神压抑和情志上的忧思悲虑,失眠一症每每多见,势必暗耗肝肾之阴,对病情康复十分不利。经循循善诱,消除疑虑的同时,常以炒酸枣仁合焦远志,酸补宣达并举,共奏滋肝阴、养心脾、安神解郁之功。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