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为什么说脂肪细胞也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并分泌细胞因子参与NAFLD的发生过程?

来源:养肝网2015-06-27 个评论我要订阅
    以上已经提到,脂肪组织不仅是储能组织,还可生成多种肽类和活性因子,现将目前研究较多的瘦素、TNF-α、脂联素、抵抗素、Visfatin、白细胞介素等进行介绍。
  (1)瘦素(leptin,LP)及瘦素受体:近年来的研究显示,NAFLD常伴有IR和高胰岛素血症,与机体对瘦素的敏感性降低有关。科学家已发现,位于人类第7号染色体上有一种肥胖基因(ob),而小鼠的ob基因则位于第6号染色体。人体脂肪组织内还存在一种含1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叫瘦素(1eptin, LP)。LP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一种能量平衡调节激素。瘦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食欲、促进外周的脂肪分解及抑制脂肪的合成来调节体内脂肪的稳定。此外瘦素还参与肝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通过调控PEPCK 的基因表达,促进肝对乳酸的摄取,抑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三酰甘油合成减少,通过蛋白激酶A 激活肉毒碱酯酰转移酶,促进脂肪代谢。当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上述调节作用就会受影响,从而引起机体脂质代谢紊乱。瘦素受体是瘦素的高亲和力受体,是瘦素发挥作用的重要中介物质,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可能影响瘦素生理作用的发挥,即出现瘦素抵抗。
  (2)TNF-α:TNF-α在肝疾病的致炎细胞因子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肝是TNF-α重要的靶器官,而TNF-α是众多介导肝细胞损伤的脂源性炎症因子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IR患者表现为脂肪细胞中TNF-α基因超表达和血中TNF-α含量增加,后者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素的信号转导系统,又可通过刺激脂肪细胞分泌瘦素而引起IR。有研究发现,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TNF-α增多,TNF-α可以诱导IR,而用抗体中和TNF-α后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6倍。TNF-α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结合后,使胰岛素受体β亚单位酪氨酸残基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IRS1)磷酸化下降,从而降低了许多蛋白激酶的活性,如PKA、PKC、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及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等。此外,TNF-α还可以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 mRNA的水平和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及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从而导致IR,最终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而形成NAFLD。
  (3)脂联素:脂联素是一类分子量为30 000的脂肪细胞补体相关蛋白,肝和肌肉均存在其受体。能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抑制肝糖原异生,改善IR,是机体脂质代谢和糖稳态调控的重要因子,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TNF-α拮抗剂。目前认为其具有抗肝脂肪蓄积及抗炎作用。研究表明,TNF、糖皮质激素、β肾上腺素等可引起IR,且低脂联素血症也会加剧IR的程度,形成不良循环。
  (4)抵抗素:2001年,美国科学家Steppan等在研究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的作用机制时,发现了一种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蛋白质,它具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于是命名为抵抗素(resistin)。抵抗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和巨噬细胞分泌,首先作用在肝,引起肝的IR,其次是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有人认为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中的抵抗素表达增加的原因是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所致。抵抗素可诱导肝、肌肉、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但是抵抗素在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①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引起胰岛素抵抗;②上调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引起胰岛素抵抗;③增加游离脂肪酸含量引起胰岛素抵抗;④作用于葡萄糖载体蛋白4引起胰岛素抵抗;⑤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促进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如增加TNF-α和IL-6表达引起胰岛素抵抗,参与NAFLD的发生与发展。Sajaj等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给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后,胰岛素抵抗,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改善。但最近Pagano等研究却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增高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MI、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血糖、转氨酶、血脂均无关,而与肝组织炎症评分、肝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正相关。赵彩彦等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抵抗素在NAFLD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ASH组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及对照组,经相关分析表明,肝组织抵抗素表达量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脂肪变性程度不相关,在NAFLD中,肝组织抵抗素表达增加可能仅参与炎症及纤维化发生,而与脂肪变性发生无关。尚需要更多大样本的实验来阐明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5)Visfatin: 2005年日本科学家Fukuhara等从人和小鼠的内脏结构中获得了一种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Visfatin,研究其氨基酸序列发现与以前从淋巴细胞中找到的“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colony enhancing factor PBEF)”结构完全一致,已肯定是同一物质。研究发现Visfatin来源于脂肪肝肥胖患者,它具有直接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激活靶细胞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并与血糖水平的调节有关。还可以降低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发现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紊乱密切相关。Visfatin可能与脂肪肝和肥胖者的脂代谢、糖代谢紊乱和产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6)白细胞介素:除上述TNF-α、脂联素、瘦素外,还有IL-1、IL-6、IL-8、IL-10等白细胞介素,它们均与肝细胞的炎症反应有关。
  (7)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还有报道认为,这种肝脂肪酸合成增加是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过度表达的结果。现已发现肝有3种SREBP: SREBP-1a、SREBP-1c、SREBP-2。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通过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两个方面促进SREBP1c的表达,进一步引起肝内三酰甘油蓄积,促进NAFLD的发展。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可减轻NAFLD的症状。随着研究深入,SREBP1c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以证实,它无疑成为治疗NAFLD的关键靶点。因此,用药物或siRNA(小干扰RNA)技术对SREBP1c的表达加以阻断,为我们今后治疗NAFLD提供了新思路。
  还有研究表明一些如铁超载以及遗传因素等也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NAFLD的发生具有多样性,除上述因素外,还受遗传、环境、免疫和药物等因素影响。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