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养肾奇穴足三里,后天强则先天强

来源:养肝网2015-04-05 个评论我要订阅
    日本的《帝国文库》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现在的东京市)的永代桥建成时,曾召三河国的百姓万兵卫进行“初渡”。按照当时的习惯,让当地最年长的人先过河,而万兵卫寿数最高。在举行初渡时,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生之术,万兵卫回答说:“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一百七十四岁,妻一百七十三岁,子一百五十三岁,孙一百零五岁。”德川听后,很是感慨。大家也都十分惊异,于是足三里的保健功效也就传扬开了,直到现在还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俗语。
  
  其实灸法为我国所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名著《千金要方》就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记载,告诉大家灸足三里的养生秘诀。孙思邈本人也常用此法,到了年老的时候仍然视听不衰,神采奕奕,享寿百岁。
  
  为什么足三里会有这么好的养生功效呢?我们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胃和脾一样,都是“后天之本”。肾是主封藏的,需要后天之本源源不断地补给,才有东西可藏。我们吃的东西都需要经过胃来消化吸收的,可见胃对肾的意义之重要。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起着统治整个脾胃消化系统的功效。所以刺激足三里,有助于帮助脾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滋养肾脏。刺激足三里还有补肾益精、消除疲劳之功效,使人身强体健、精神焕发、青春永驻。
  
  如果你想让足三里达到最好的刺激效果,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施灸:将艾绒(艾条去其外包装纸即是)捏成麦粒或黄豆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用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当艾炷将要燃尽、皮肤感到灼热时,迅速将其按灭,同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按摩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每次3~5壮(炷)。只要灸过几次,再灸就不会感觉太痛了。初灸之后,皮肤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下次再灸就在硬痂上施灸。如果有水疱,可以按压排出液体后再灸;如果痂皮脱落,可以用敷料覆盖,等结痂后再灸。此法即为“瘢痕灸”,是一种简便效验的方法。应用时应注意消毒,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以防感染。
  
  瘢痕灸虽然效果好,但因为会留下一定的瘢痕,有些人对此不能接受,特别是年轻人。那就采用一般的“艾条灸”法:将艾条点燃,燃头对准足三里穴,距离以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10~15分钟。还有一种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拍打足三里,刺激该穴位,我国民间有“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更是一个舌尖上的国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用各种美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可是偏偏很多人会看着满桌子的美食,无福消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胃口不好,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肾无物可藏,动摇了肾这先天之本,可以说就动摇了我们生命的根基。所以保持好的胃口是很重要的。怎么办呢?当然,可以吃健胃消食片之类的药物。但是有人会发现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食积引起的消化不良,过一段时间腹胀、胃口不好又会反复出现了。解决胃口不好的办法,最好是要疏通胃经。
  
  这里给大家介绍摩腹法。摩腹健身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传,《内功图说》中说:“两手摩腹,移行百步,除食滞。”这应了我们那句俗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再加上边走边摩腹,其效果就更加不同凡响了。唐代名医孙思邀即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养生之道,而享百岁之寿。下面来看具体操作:先用左手掌围绕肚脐进行环形按摩,然后换用另一手掌作反方向的环形按摩,各按摩60~80次,要适当用力揉摩。可在吃饭后进行,早晚各一次。
  
  这种摩腹法,可以覆盖到胃经在腹部的天枢、外陵、大巨、水道等几个穴位。其中天枢和水道的按揉十分重要。天枢在人体中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穴位,所谓“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这里说的是天地之气在人体内的交换,就在天枢穴这个地方。所以天枢穴是调整上、下腹部气机的枢纽,可以说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出入的门户,具有升清降浊、通调上下、调整肠道的功能。所以,经常揉动腹部这个部位,就可以调理气机。而水道穴,顾名思义就是疏通水液的通道,胃吸收的水分,要通过这个穴位的调整,而进入肾经代谢的一个重要“穴道”。如果它不通畅了,就会导致水湿不运,脾胃阳虚,进而出现腹胀、下肢水肿等。
  
  摩腹法也可以不拘泥于只是饭后,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进行,简单易行。相信时间长了,胃口自然就好了。有了好的胃,你的肾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先天足而后天有余,这才是富足的生命。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