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胆汁,让消化更轻松

来源:养肝网2015-03-16 个评论我要订阅
    胆汁一般是由胆汁酸、胆红素、胆盐等其他成分构成的液体。胆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胆汁的颜色通常是淡黄色至深绿色,这主要由胆汁内所含胆红素的性质和浓度来决定。胆囊里的胆汁已经浓缩,所以色泽颇深。胆红素主要是以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为原料,经脾、骨髓、肝脏等器官制造出来的。人的红细胞大约只有120天寿命,老的红细胞不断破坏,新的红细胞不断产生,两者达到相对平衡。假如一个人有3000~5000ml血液,那么每天就会破坏和新生各25~40ml血液的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的工作,主要是在脾脏中进行;最主要的就是在骨髓中进行一些产生新红细胞的工作。红细胞破坏后,析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分解成胆红素,最后由肝细胞加工、改造而成胆汁,分泌入胆小管,逐步汇集入较大的肝胆管出肝脏,输送到胆囊。正常情况下,每天肝脏制造800~1000ml的胆汁。胆囊仅起到浓缩贮藏和排放的功能。胆汁当中的胆盐拥有降低水与脂肪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将脂肪进行乳化,用来增加脂肪和消化液中脂肪酶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之更加容易消化。胆盐又可增加脂肪酶的活性,乳化的脂肪微粒可不经消化而直接被吸收。脂肪酸、胆固醇,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均须与胆汁酸结合成为水溶性复合体方能被吸收。某些物质如重金属盐类、奎宁、阿托品、士的宁、水杨酸盐等亦可随胆汁排出。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成人每天大约可以产生250mg胆红素,如果排出途径非常顺畅的话,那么血液内的胆红素含量就会保持恒定。当药物中毒、疟疾等疾病出现的时候,会引起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的能力增强,就会超过肝脏加工分泌的能力,从而引起血液里胆红素的潴留和增加,使皮肤、巩膜及小便明显发黄,造成临床上所称的“黄疸”发生。由于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引起的黄疸叫“溶血性黄疸”。而肝细胞因为发炎(如肝炎)或者中毒致使肝细胞的功能受到一定的破坏,肝细胞不能够加工分泌胆红素而进入胆小管,也可导致血液内的胆红素潴留增加而引起黄疸,被称为“肝细胞性黄疸”。又或胆管通道阻塞(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肿瘤等),也可引起黄疸,称“阻塞性黄疸”。
  在胆红素排入肠道以后,就会转变成了粪胆原、粪胆素,从而使大便被染成了黄色。阻塞性黄疸病人,因为大便中没有粪胆原、粪胆素,而致使大便的外观呈现白陶土色。因为肠道中缺乏胆汁、胰液,而使脂肪没有办法消化,使大便变得稀烂、油亮,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的脂肪球或脂肪小滴。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