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这个词语对于我们当今重视生活质量的人群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甚至可以形容为是一种生活潮流。我们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此起彼伏的拔罐、推拿、针灸服务,甚至连不少旅游都以养生为主要特色,但是养生的真正概念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养生”的思想是中国古老璀璨文化延绵至今的重要桥梁,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受儒教、道教的影响,使得古代学者在思索人类长生不老的奥秘所在同时,也在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所在。道教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点,这里就已经提示人类的生存是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在物质条件上的优越,可以使我们不易被外在的恶劣自然环境所影响,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违背自然变化的规律而生活吗?这里又要提及我们传统中医文化的养生两个核心概念“天人合一”及“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及“形神合一”既是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也正符合现代人在日趋压力的生活环境下的所产生疾病的自我预防良法。
“天人合一”与人体健康
在整个地球的发展历史上,人类只能算作是近期由祖先生物演化而来的智能生物,人类由古至今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地球的气象、地理、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黄帝内经》中这样提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提示我们人类乃是自然进化的产物,遵循着自然规律而繁衍生息。在当今高科技造就的优越舒适生活条件下,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以及昼夜的规律看似与我们现代人关系不大,但确实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生活。为何有些人夏天食寒凉之物到秋天就开始腹泻?为何有些流行性感冒在春夏易于流行?为何有些年轻人通宵达旦易患失眠?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保健与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为主。《黄帝内经》提出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体内子午流注中的经络脏腑循行规律,这些都可以作为调整我们起居作息及精神心理的参考标准。
形神合一
近年来医学理论与高新科技的蓬勃发展,我们人类对于自身健康的定义不仅仅是停留在身体器质与生理功能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肉体、精神、心智以及社交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也就说,我们对于健康及养生的概念,不仅仅是在躯体层面,更加是精神思维及心理状态方面的平衡。这无疑是对健康更完整和科学的定义,也是健康的理想状态。在中医理论中,“形”就是指我们的组织器官与物质,“神”即我们的精神情志活动,两者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的精神心理活动以身体作为物质基础,而身体又以精神心理活动来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身体上注重锻炼与保养,更要注重自身精神心理的调试及保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释放精神上的困顿,缓解内心的压力,这对于生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