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人繁忙的工作生活,加之不当的休息习惯、嗜食偏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体质下降,形成对疾病易感性和容易引发病变的亚健康状态。作为身体重要脏器的肝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生理功能受到很大影响,进而使整体健康受到影响而出现诸如精神、脾胃、心脑血管等多种现代疾病。因为中医所指的肝,不仅指的是肝脏这个实质器官,更涵盖了诸多系统的功能。
肝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人体中调畅人体的气机、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如果这个功能失调,我们就会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暴躁易怒,甚至突然昏厥;女性则更典型地表现为痛经、闭经;也有人会因生气抑郁而纳谷不香,这些都与肝有关,可见气血的正常运行对人体是多么重要。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主筋,在志为怒。肝血若不滋养双目,抑或是肝火上炎,都会使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肝血不足,也会使我们的指甲和趾甲失去光泽、软薄、脆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指甲、趾甲上面有莫名的纹线、裂痕,都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与健康咨询;筋与肌肉的收缩和弛张都有赖于肝的滋养和调节,某些手足震颤、握物不固可能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发怒,可能为外界刺激而诱发的情绪变化,也可为人体内在病理反应之一,肝阴不足、肝阳上亢都可使人体缺乏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
肝藏魂,主谋虑。《黄帝内经》中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魂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心理注意力,若肝血不足,心神失养,多会诱发失眠、多梦、梦游、梦呓等证。在《黄帝内经》中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这里指的是,肝之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我们的思维判断就会下降,造成认知能力的缺失。
肝木克土。根据五行原则的相生相克原则,肝气若过旺则克脾胃,外界的压力、情绪的变化都会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易引起消化功能的不适。这就解释了目前很多年轻人患有嗳气、消化不良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
因此,对肝而言,它的功能健康与否,几乎关系到机体整体的健康。养生从体质做起,那么不同的体质在养肝保健方面有什么不同呢?体质又是如何来甄别呢?
结合中医“先天”及“后天”的理念,体质是在祖先给予我们的遗传密码及后天生长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功能、结构、代谢状态;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人体对于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的倾向性。所以说,体质是我们稳定的生理基础,但又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我们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锻炼调整,变得更弱或更强,可以进行双向调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患上一种传染疾病,有些人恢复得快,有些则病势缠绵,这是体质的稳定性在发挥作用;同样是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有些自制力强的患者,听从医师在治疗、起居、饮食的建议,很快摆脱病榻,而有些病情则有反复、药效也不理想,这就是个人后天调理功力深浅的差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