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来源:养肝网2014-07-28 个评论我要订阅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常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往往是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多较轻,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头晕等,部分患者可没有症状,仅体检时候发现有肝功能异常。有部分患者因为食欲不佳、腹胀至消化科查胃镜,在胃镜前的常规检查才发现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常见的体征 有皮肤黄染或发黑、巩膜黄染、蜘蛛痣、肝掌、脾大等体征。皮肤和巩膜黄染,又称之为黄疸,是由于循环血中胆红素过多。如果是轻微黄疸,最好在自然光下检查巩膜。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34~43μmol/L(2~2.5mg/dl)时,通常就能看出黄疸。部分患者可以有皮肤颜色加深、发青或发黑,在面部颜色加深时,常又称为肝病面容。蜘蛛痣是指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血管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多出现在面、颈、双上肢、前胸、肩部等。若压迫蜘蛛痣中心,其辐射小血管网即褪色或消失,压力去除,又可出现。肝掌是指在慢性肝病患者的大小鱼际处(位于掌心两侧),皮肤发红,加压后褪色。一旦有肝掌出现,多提示已有慢性肝病。正常人的脾被左侧肋骨覆盖,多不能触及,慢性肝病患者若在肋下扪及脾,即为脾大。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