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性脑病的分级及其诊断
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它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志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慢性肝病时肝性脑病可反复发作。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可分为Ⅳ级。
(1)肝性脑病Ⅰ级: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精神紊乱,行为失常,表情淡漠或兴奋。
(2)肝性脑病Ⅱ级: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计算力下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及踝痉挛,巴宾斯基征阳性,脑电图改变。
(3)肝性脑病Ⅲ级:昏睡状,呼之能应,压眶反射迟钝,痛觉存在,肌张力增强,有扑翼样震颤,垂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
(4)肝性脑病Ⅳ级:昏迷、呼之不应,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有严重改变。
(二)脑水肿的诊断
各类(型)肝炎脑水肿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烦躁、血压升高、球结膜水肿、瞳孔改变(变小、中等度散大、忽大忽小、不等大)及呼吸改变甚至呼吸骤停等,常与肝性脑病并存。
(三)出血的诊断
出血是重型肝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斑,鼻腔、口腔、牙龈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咯血、呕血、便血或尿血,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在肝硬化基础上,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多数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但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等。出血量不仅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喷射性呕血,可导致休克,并诱发腹水和肝性脑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