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黄疸的分类有哪些?

来源:养肝网2015-02-19 个评论我要订阅
    临床上通常将黄疸分为5类。
  
  (1)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而致。血中增加的主要是未结合的胆红素,总胆红素量一般不超过85.5微摩/升(5mg/dl),急性发作时尿呈现酱油色(血红蛋白尿)。尿中尿胆素原增加,无胆红素。周围血液中网织细胞增多。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实质的疾病引起。最常见的是传染性肝炎。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尿中可出现胆红素及尿胆素原。粪便内一般仍有胆汁的黄染,但严重的肝细胞性黄疸也可以出现短暂的陶土样粪便。常伴有肝功能检验异常。
  
  (3)梗阻性黄疸:由于胆管梗阻而致。较常见的疾病是胆结石、胆管癌或胰腺癌、血中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达171~513微摩/升(10~30mg/dl)。尿中出现胆红素,尿胆原素减少。不完全梗阻性黄疸病人粪便内仍有胆汁,完全的梗阻性黄疸病人粪便内没有胆汁,出现陶土样粪便。
  
  (4)混合型黄疸:例如梗阻性黄疸,日久则发生肝细胞损伤,成为阻塞性和细胞性黄疸。又如溶血性黄疸,因缺血、缺氧、溶血的产物和溶血因素的毒性作用,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成为溶血性和肝细胞性黄疸。实际上,病情较重、病期较长的病例常为混合性黄疸。
  
  (5)小儿黄疸:新生儿在出生后第1周可出现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也可发生溶血性黄疸,一种是因为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另一种是先天性G-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黄疸。小儿可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黄疸,亦可由于先天性胆管闭锁而引起梗阻性黄疸。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