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药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病例十五:服用中药治标不治本

来源:养肝网2015-04-02 个评论我要订阅
    患者,孟某,36岁,慢性乙肝8年,乙肝标志为“大三阳”,在医院作出诊断后担心抗病毒出现耐药、难以停药而未进行系统的抗病毒治疗,于2003年7月发觉自己乏力、纳差,查HBV DNA3.45×106拷贝/毫升,ALT为302单位/升,AST为168单位/升,A/G为41.2/35.1克/升。孟先生非常焦急,听朋友说有家中医诊所有特效中药可以治疗乙肝,患者逐去这家中医诊所诊治,诊断其为慢性乙肝发作期,嘱患者服用诊所研制的“特效药”治疗乙肝。服用1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了,人也有精神了,心想这次遇上神丹妙药了,继续服用。凡是有各种不适,医生给调整处方后症状都可以减缓,如食欲减退服了调整处方药后胃口明显好转;出现腹胀后换药后数周症状消失;出现失眠后医生给予调整药方后失眠也好了;出现肝区胀痛后医生加用疏肝理气药物后肝区胀痛逐步消失;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漫长的治疗过程,在日常的忙碌工作中坚持服药,自我感觉较好,但偶尔检查HBV DNA、肝功能和B超。经过漫长的7年治疗后,患者逐渐出现腹胀、食欲减退、乏力,经过调整处方不见好转,并出现肝区痛、黄疸等症状,腹胀加重,于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查HBV DNA4.23×105拷贝/毫升,ALT为387单位/升,AST为206单位/升,TBIL为56.6毫摩/升,DBIL为34.2毫摩/升,A/G为29.5/41.6克/升,外周血白细胞3.1×109/升,血小板5.6×109/升,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肝腹水,收住入院,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输注白蛋白及其他保肝降酶药治疗,3周后HBV DNA6.68×104拷贝/毫升,ALT为47.2单位/升,AST为89.5单位/升,TBIL为34.2毫摩/升,DBIL为19.8毫摩/升,A/G为37.9/40.2克/升,B超示腹水消失,予以出院门诊治疗随访。
  
  该患者属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因为长期服用了民间偏方“特效药”,耽误了正确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时机,致病情加重,最终导致肝硬化失代偿,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目标是通过抗病毒治疗来达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该患者从发现慢性乙肝发病初期如接受正确的抗病毒治疗,就不会发生肝硬化失代偿。
  
  肝脏作为人体解毒器官,在患有慢性乙肝后肝脏代偿解毒功能下降,长期服用中草药是解毒能力下降的肝脏又一沉重的负担,甚至可发生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大多是因为用药不合理造成的,引起药物性肝炎药物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如:抗生素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麻醉类药物、抗结核类药物、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及中草药等,其中中草药引起者占40%左右,这主要与慢性乙肝患者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而现有中草药为人工培育并用量增大、农药残留、保存工艺等因素部分可致免疫反应有关。
  
  我国《慢性乙型肝防治指南》中在提到抗病毒中草药治疗慢性乙肝时,明确表示中医药制剂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但尚需设计严谨、执行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抗病毒效果,还没有抗病毒的循证医学依据。在我国有不良用心的人抓住患者急切治疗疾病的心情,挖空心思弄个中草药方子,号称“特效药”,招摇撞骗,坑害患者,广大患者需提高警惕。
  
  许多患者认为慢性病服中草药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实际上这些药物治标不治本,对乙肝病毒无抗病毒作用,只能暂时改善临床症状,不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所造成的肝脏进一步损害,时间长了,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