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常占杰临证心得

来源:养肝网2015-06-21 个评论我要订阅
 

常占杰临证心得

  1.湿、热、瘀为主要病理因素,正虚为病机关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慢性病毒性肝炎之黄疸所得,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感染湿热疫毒之邪,日久迁延不愈,渐耗伤人体正气,加之长期饥饱失常或劳倦太过或病后脾阳受损,终至正气更虚。气虚则血停,血停而瘀血生。从而湿热之邪困厄中焦,壅塞肝胆,瘀血渐生,致使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黄疸生。总之,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一症,正气不足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只有正确权衡正与邪、湿与热、血与瘀的病理关系,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2.分期论治,辨证用药在区分阳黄、阴黄的基础上,重视舌诊,根据疾病的缓急轻重、正邪盛衰、病程长短,讲究黄疸病的分期论治,辨证用药。早期宜清热利湿、利胆通腑,中期宜调补中焦,行气活血,后期宜滋补肝肾,健脾活血。其中,顾护中焦脾土,为此始终遵循的法则。故常教授通常以茵陈四君子汤化裁作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黄疸病的首要方剂。其中,茵陈归脾、胃、肝、胆经,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为治黄之要药,其用量因病邪轻重有12~60g之不同;党参易人参,因其性味平和,作用缓和,善于补虚而不留邪;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加强脾胃运化功能;茯苓甘淡,健脾渗湿,既可补脾,又可使邪气有岀病之所。若气虚明显者,多加入黄芪其性味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之要药;脾胃阳气不足者,加入升麻、葛根以升发脾胃之阳气,固护胃气;寒象明显者,加入干姜、桂枝、淫羊藿等温阳化气之品,不用附子、肉桂等伤劫肝阴之类;湿象明显者,加入厚朴、苍术,既可健脾;又可燥湿;湿象较重者,加入藿香、佩兰,取其化湿醒脾,以使脾胃功能渐复;有热象者,加入柴胡、黄芩,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调理阴阳。适时加入白茅根、猪苓,既清胃热;又可利小便使热邪从小便而解。少用或不用清热解毒苦寒之品,如栀子、黄连、白花蛇舌草等,以防苦寒伤胃之弊;气滞者多加入陈皮,既可理气健脾;又可燥湿化痰;气滞明显者,加入陈皮醋制,其行气力猛,偏入肝胆,但亦不宜多用、久用;阴虚者,加入黄精,其性味甘平,既可补脾胃之气,又养脾胃之阴;阴虚有热者,加入玄参、石斛、沙参、麦冬等,既可滋养脾胃之阴,又可清胃热,但用量亦不宜太过,以防其久服碍胃之害;血瘀者,加入赤芍、丹参、川芎、鸡血藤等,均有活血不留瘀、祛邪而不伤正的优点;血瘀较重者,加入水蛭、当归,其活血之力较猛,瘀血祛,则新血生,从而恢复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此外,常教授还提出了对于“残黄”的治疗,多是指黄疸后期,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脏疾患,其病机特点为痰湿瘀结,正虚邪恋,除调理中焦脾土外,常加入莱菔子、郁金、刘寄奴等化痰散结行血之品。表现为皮肤瘙痒者,多加入防风、桂枝、白芍以调和营卫,祛风胜湿。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