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如何治疗淤胆型肝炎?

来源:养肝网2014-03-15 个评论我要订阅
  如何治疗淤胆型肝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是作为治疗淤胆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从临床实践来看,其对大多数的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使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也应注意到,激素可抑制免疫功能,导致持续的抗原血症,使病情拖延或在停药后反弹,还可能增加细胞色素p450消耗,使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MFO)减少而加重胆汁淤积。另外急性肝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因而也不宜使用激素。早上顿服的方案,可以减轻激素的毒副作用。可选用强的松(别名氢化泼尼松)或泼尼松(别名醋酸强的松,醋酸去氢可的松),30~60毫克/日,早上1次顿服。
 
促进胆红素排泄
 
可选用酚妥拉明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G-I)。酚妥拉明是目前淤胆型肝炎的常用药物,该药物能减少肝脏血管床的阻力,减轻肝微循环的痉挛状态,从而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提高肝脏氧摄取量,改善肝脏的缺氧状态,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每日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液体中,持续缓慢静滴,滴速每分钟1微克/千克体重,并可根据血压、心率及病人耐受程度调节滴速。
 
胰高血糖素一胰岛素疗法(G-Ⅰ)有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分泌排泄的作用。胰高血糖素1毫克与胰岛素10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有一定疗效。
 
对症治疗
 
本病由于血清中胆汁酸盐含量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故易发皮肤瘙痒,控制瘙痒,考来烯胺(消胆胺)为首选药物。该药可使胆盐变成不溶性复合物,随大便排出体外,减少其肝肠循环,降低血清胆酸盐浓度,使瘙痒减轻或消失。
 
消胆胺用法为:每次4~5克,每天3次,口服。由于本药有特殊味道,可将药物混于果汁中以矫正其味道,便于服用。一般服药1周后瘙痒开始减轻,可以减量,维持量为每次1~2克,每天3次。
 
苯巴比妥为酶诱导剂,有促进黄疸消退并减轻瘙痒的作用。但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慎用。
 
苯巴比妥用法为:每天90~180毫克,分3次口服。一般在服药1~2周内即可见到黄疸消退,当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超过5%时,可适当减量,总疗程为4~8周。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可分为痰热淤阻、肝郁气滞、肝血淤阻、寒湿中阻等治疗。单昧药生大黄有较好疗效,可用生大黄25~35克,以沸水150~250毫升浸泡,每日2次饮服,大便每日控制在3~5次,过多则调整剂量。亦可加入辨证论治方剂中配合使用。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