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养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张景岳《景岳全书》:黄疸的分类和阴黄的治疗

来源:养肝网2014-10-21 个评论我要订阅
  张景岳《景岳全书》:黄疸的分类和阴黄的治疗 1.《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黄疸一证,古人多言为湿热,及有五疸之分者,皆未足以尽之。而不知黄之大约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表邪发黄,曰胆黄也。”“知此四者,则黄疸之证无余义矣。”
  2.《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
  3.《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黄疸的分类做了进一步阐述,主张分为四类,即阳黄、阴黄、表邪发黄和胆黄。张景岳虽然提出“四黄”,但他也赞成以阳黄、阴黄统之黄疸的分类方法。认为:“虽名目如此,总不出阴阳二症”。
  张景岳还于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胆黄,指出胆黄是由于“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张景岳所提出的胆黄非常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瘀胆型黄疸。现代医学认为,胆汁成分由血胆屏障进入血流是发生胆汁瘀积的主要途径。由于胆汁分泌器(光面内织网、毛细胆管)有原发性代谢性损害,使胆汁酸生成不足与毛细胆管Na+、K+、ATP酶的活性低下,致胆汁酸依赖部分和非依赖部分的胆汁分泌功能降低,胆汁流量减少,胆汁浓缩、瘀滞,产生胆盐沉淀和胆栓形成;由于胆汁酸不能完全羟化,形成具有毒性的单羟或双羟胆汁酸使细小胆管和胆管上皮的细胞通透性增加,胆汁酸与水回渗至周围组织,进一步加剧胆汁瘀滞和胆栓形成。从中医关于黄疸的病因病机来看,与湿热之邪有相似之处,肝内胆汁瘀积性黄疸属阳黄,可以用张仲景的茵陈蒿汤及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上蒲公英、木香、郁金、金钱草等清热解毒、退黄药物,还可酌情配合西药利胆药苯巴比妥、地塞米松或熊去氧胆酸等,加强利胆退黄作用。
  4.《景岳全书·杂证谟·黄疸》云:“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但宜调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血气复则黄必退。如四君子汤,五君子煎……皆心脾之要药。若六味、八味丸……皆阴中之阳虚所宜也。”
  张仲景治疗黄疸,虽然强调湿热,但也提到无湿无热的“虚黄”,治以小建中汤。张景岳对此进一步地发挥,对阴黄之治,并未拘泥寒湿之说,提出“宜调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血气复则黄必退”,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