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00~200mg(常用150mg)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点。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120ml(常用80~100ml)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点。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200mg(常用150mg)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点。
注意:在肝功能正常后,逐渐减量停药,如:由每天150mg减为100mg,再用7天左右,必要时再隔日输100mg,7天后停药,防止肝脏炎症反复。
(2)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作用机制,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的生物功能,为抗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方面。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肝细胞膜抗氧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制剂有阿拓莫兰和泰特,均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参与体内多种重要反应。用法:每天600~120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中静点。
(3)水飞蓟宾: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总黄酮,由3种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组成(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丁),其中水飞蓟宾为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最强。
作用机制是保护肝细胞,以及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
常用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代偿期肝硬化。
常见药名:水飞蓟宾。商品名:益肝灵、复方益肝灵、利加隆、利肝宁等。
用法:复方益肝灵,每次4片,每天3次;益肝灵胶囊每次1粒,每天3次。目前市场此类药物种类较多,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或遵医嘱。一般疗程2~3个月,如肝功能正常可减半服用1~2个月再酌情停药。
(4)五味子类药物:是从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子中提取,可提到几种五味子酯,(甲、乙、丙、丁),以五味子酯甲为代表。是临床上用于降低转氨酶的主要药物。
适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ALT轻中度持续增高的患者,用时疗程需长一些,肝功能正常后逐渐减量,或用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
市场上种类繁多,如:五酯胶囊或多以五味子作为成分之一配制成复方制剂的肝得宁丸、六味五灵片等。
用法:五酯胶囊:每次2粒,每天2~3次。
肝得宁丸:每次2丸,每天2次。
六味五灵片:每次3片,每天3次;或遵医嘱。
本药较安全,少数服用后胃部不适,饭后半小时服用可减轻此症状。
(5)复方茵陈注射液:是常用的退黄药物,用于血清胆红素升高。主要成分:茵陈、大黄、黄连。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利胆褪黄。
用法:静脉点滴,一次50ml,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15日为一疗程。
(6)门冬氨酸钾镁:在临床用于急慢性肝炎伴有明显高胆红素血症的退黄治疗。每支10ml,含钾106~122mg,镁39~45mg。
用法:需溶于100~250ml液体中静点,一般每次10~20ml,每天1次。
注意本药不能用肌注或静注,肾功能不全有高钾时禁用,应用时注意定期测血清钾镁水平。
(7)双环醇:商品名:百赛诺,较常用的口服保肝药,对肝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使血清转氨酶显著下降。
适用于轻中度的ALT持续异常或反复波动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25~50mg,每天3次,疗程3~6个月。
注意:有少数患者服用后有头晕,上腹不适和皮疹,反应明显者可停药。
(8)硫普罗宁:商品名:凯西莱,能治疗多种毒物及病原造成的肝损伤。
适用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代偿期肝硬化。
禁忌证:对本药有过敏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者、糖尿病患者、肝肾衰竭者禁忌。儿童、孕妇、哺乳妇女慎用或不用。急性病毒性肝炎不用。
不良反应:多为发热,停药后很快消退,其次为皮疹、皮肤瘙痒、上肢不适、恶心、头晕、颌下腺肿大等。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局部疼痛。
用法:每次1~2片(100~200mg),每天3次,疗程2~3个月;静脉滴注每次100~200mg,每天1次,溶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滴注,疗程2~4周。
(9)联苯双酯:系根据中药五味子有效成分结构加以改造后经化学合成的药物,是临床上最为强效价廉的降酶药,对其他的肝功能改善不大,对病毒抑制也无作用。缺点:停药后ALT往往又升高,反弹率达50%~80%。
适用于轻、中度ALT持续异常或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
禁忌证:中度以上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急性肝炎也不宜应用。
用法:每次滴丸10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待转氨酶正常后,逐渐减量,小剂量维持3~6个月,以巩固降酶效果。
(10)辨证中药:由中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在高黄疸的治疗及对症处理方面发挥了独到作用,将在其他专题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