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药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预防消化道再出血需要服用哪些药物?

来源:养肝网2014-06-14 个评论我要订阅
  预防消化道再出血需要服用哪些药物?

  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降低门脉压力,通过减少门脉侧支血流和降低肝内、门体侧支阻力达到治疗目的,包括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缩血管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内脏动脉血管收缩,减少门脉血流;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肝内和侧支的阻力血管降低门静脉系统阻力,还可通过减少静脉回流和心脏前负荷,使心排血量减少,致使动脉血压下降,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内脏血管反射性收缩,减少门脉侧支血流,降低门脉阻力。
  预防再出血需要服用的药物必须是具有长效降门脉压力作用的,这些药物有:
  1.β受体阻滞药
  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萘多洛尔。目前认为普萘洛尔是最佳的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为:①通过β1受体阻滞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及内脏循环血容量,进行影响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②阻滞血管壁的β2受体,使α受体兴奋性相应增高,内脏循环阻力增高,使肠血流量减少,导致门脉压下降;③选择性减少奇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曲张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曲张静脉的腔内压和管壁的张力,防止破裂出血。服药方法为出血停止、血流动力学恢复到出血前状态开始服用,开始剂量每日10~20mg,分2次,剂量逐渐加大到病人心率下降约25%。
  2.硝酸盐类扩血管药
  代表药物为5单硝酸异山梨酯、双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类扩血管药的作用是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一氧化氮(NO)介导起作用的。硝酸类扩血管药降门脉压力的机制:①直接松弛门脉侧支,降低循环阻力;②松弛肝血窦前纤维和窦隔的肌纤维;③松弛动脉平滑肌,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脉血流;④扩张静脉系统,使心脏前负荷下降,刺激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⑤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已经活化的单硝基化合物,不需再经肝脏脱硝基,且半衰期长,适用于肝、肾功能有损害的病人。迄今为止,有3项临床试验研究5单硝酸异山梨酯预防出血的疗效,结果提示该药具有普萘洛尔几乎相同的疗效,且副反应比普萘洛尔少。但可证实的研究太少。尚需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服药剂量是每日20~40mg。
  3.利尿药
  代表药物为螺内酯。由于门脉高压的病人伴有血容量的增加,利尿药通过减少血容量来降低门脉压力。国外有2项临床试验研究了利尿药对门脉高压的短期血流动力学影响,4项研究报告了长期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无腹水的肝硬化病人口服螺内酯每日100mg1个月以上,可降低血容量和肝静脉压力梯度,但不影响肝血流量。作者的一项临床研究也证实了长期服螺内酯(每日80~100mg),预防再出血的疗效与硬化剂相仿,但副反应发生率少。
  4.α2受体激动药
  代表药物为可乐定。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肝硬化病人的交感系统活性增高,表现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门脉高压的程度、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乐定通过中枢性地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降低门脉压力。4项临床研究评价了可乐定对肝硬化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所有研究都发现用药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动脉血压、心排血量和肝静脉压力梯度有显著下降。一项研究发现用药后奇静脉血流显著下降,提示上部门体侧支循环血流有减少,而肝脏血流不受到任何影响,可能是存在持续的门静脉灌注。所有病人都可耐受可乐定,肝功没有受损。
  5.α受体阻滞药
  代表药物为哌唑嗪。一项临床研究表明给予门脉高压病人哌唑嗪治疗,8周后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约20%,而心排血量及动脉压未受影响。这类药物是通过扩张全身的动、静脉,降低门脉压力。
  6.5羟色胺2受体拮抗药
  代表药物为酮色林。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发现酮色林可快速降低肝静脉压力梯度达20%,同时动脉压力也显著下降约10%。在一些肝功差的病人中有副反应发生,最多见的副反应是中等度的、可逆的肝性脑病。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5羟色胺变性较高的肠系膜血管循环起降门脉压力作用,还可能通过抑制α1肾上腺能受体发生作用;或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中的5羟色胺2受体发生作用。
  7.联合用药
  有学者联合使用两种不同机制的血管活性药物降低门脉压力,预防食管胃曲张静脉再出血。联合的方案有:β受体阻滞药与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药与5HT2受体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与α2受体激动药;β受体阻滞药与利尿药;β受体阻滞药与缩血管药等。
  总之,目前预防食管静脉第一次出血和再出血的药物首选普萘洛尔,不能耐受或有反指征者推荐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
  其他降门脉压力药物的疗效有待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