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方法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的误案分析一

来源:养肝网2014-05-10 个评论我要订阅
      病例1:钟某,男,42岁,2006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平素并无不适之感觉,2001年3月单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遂到某医院诊治,检查肝功能正常,诊断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未予治疗。2003年5月饮酒后开始出现纳差、乏力、目黄、尿黄、皮肤瘙痒、大便灰白等症状,自服护肝片、鸡骨草胶囊等药半个月余,症状不减。后到某医院诊治,经检查确诊为淤胆型肝炎,服用某医生所开中药汤剂治疗2个月余,黄疸消退,其他自觉症状也完全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3个月前患者因饮食不节,纳差、乏力、目黄、尿黄、皮肤瘙痒、大便灰白等症状再次出现,患者相信上次治疗之医生,就又到某医院找原来的医生诊治,前医根据其症状,不经检查即考虑为淤胆型肝炎又发,给予上次所用中药汤剂治疗。先后服用30余剂,病情不但没见好转,反而呈逐日加重之势,今来我处诊治。为明确诊断,避免耽误病情,建议立即进行肝功能、B超等辅助检查,后经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并发肝癌、阻塞性黄疸。遂到上级医院进行介入治疗,同时配合化疗以及中药调理,现患者黄疸已退,精神饮食均好,除稍有乏力外,别无明显不适,病情稳定。
    
分析:此为忽视病情的变化和辅助检查,淤胆型肝炎病情已变,出现了肝硬化并发肝癌、阻塞性黄疸,不结合辅助检查、不加分析地仍误认为是淤胆型肝炎又发,致使诊断治疗失误。乙型肝炎是难以根治之疾病,日久不愈容易引发肝硬化、肝癌等,淤胆型肝炎只是其发病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临床中应注意定期进行辅助检查,以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误诊误治。本例患者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因饮酒出现纳差、乏力、目黄、尿黄、皮肤瘙痒、大便灰白等症状,经检查确诊为淤胆型肝炎,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由于方药对证,故而疗效较好。纳差、乏力、目黄、尿黄、皮肤瘙痒、大便灰白等症状的再次出现并不一定是淤胆型肝炎又发,肝外梗阻性黄疸、肝硬化、肝癌等也可出现相似之症状,前医只从临床症状判断,不结合辅助检查、不加分析地考虑为淤胆型肝炎又发,显然失当,结果出现了误诊误治。如若医者临证时能重视鉴别诊断,及时进行肝功能、B超等辅助检查,误诊误治完全可以避免。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