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未病”一词由来已久,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论》。所谓“未病”,是指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换句话说,“未病”指人体没有病理信息,或主要指人体开始有了病理信息,直到形成“已病”之前各种状态。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范围也有所扩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既病防变”三个方面。“治未病”在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经过几千年、多少代医家努力继承与发扬,现已具备初步规模、诊疗特色和理论体系。未病即健康。人体要维持健康的状态,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除了躯体的完整和健全外,还包括心理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正常。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阴阳平和”,即属于未病的范畴。“治未病”是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思想,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防治乙肝时,必须高度重视“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