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徐列明等脂肪肝的中药治疗(一)

来源:养肝网2014-01-08 个评论我要订阅
      脂肪肝是近代才被重视的疾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记载。根据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过度肥胖)、病位(肝脏)和临床表现,不少学者试图从中医文献中寻找病机。如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济生拔粹》“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冲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等记载,认为与“浊阴之气”有关;从《张氏医通》“嗜酒之人,病腹胀如斗,此得湿热伤脾”、《临证指南医案》“而但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阐述,认识到与湿热有关;从《古今医鉴》“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的论述,揭示与痰血瘀结有关。有学者从临床分析认为该病系因“过食肥甘厚腻,恣意饮酒,导致湿热蕴结肝经,瘀血阻滞”;也有学者认为“湿热久羁,熬炼成痰,痰浊阻络痰瘀胶着”为主要病机;亦有学者认为该病病位在肝,总属“气血湿实瘀滞”。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前述脂肪肝的病因可通过肝气郁结导致瘀血阻滞肝络脾气虚弱,生湿成痰,或湿郁化热,痰湿或湿热客于肝络;肝脏久病及肾,肝肾两虚,形成脂肪肝。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本病大多数患者的病机主要还是本虚标实。本虚多表现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表现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涉及肝、脾、肾三脏这种特点,有利于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辨证”和“辨脖相结合,采用专方或基本方加减治疗。这种思路也是国内相当一部分研究者的共识,已成为目前国内中药防治脂肪肝研究的主流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