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药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作用特点

来源:养肝网2014-07-30 个评论我要订阅
  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作用特点

  目前国际上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我国自主研发的苦参素,已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专门指出:“我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改善肝生化学指标及一定的抗HBV作用。”对于抗病毒治疗,临床应当如何选择药物呢?目前专家认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控制病情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和用药习惯等。
  
  目前国家批准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其中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从抑制病毒的速度和程度上来说,核苷类似物比干扰素明显要快而强,但需要长期服药并存在一定的耐药发生率;而干扰素其效稍慢,但一旦获得疗效则长久而持续,很少发生耐药现象,疗程固定,不需要长期用药。但干扰素需要注射给药,不方便,且不良反应相对多一些,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患者不适用;两者分别适用于患者的不同需要或不同的患者。苦参素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在应用氧化苦参碱治疗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过程中,发现其对乙型肝炎有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有的患者还可出现HBeAg及HBV-DNA转阴。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