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肝炎病人黄疸越深,其传染性是否也越强?

来源:养肝网2015-02-27 个评论我要订阅
    黄疸是指组织被血中胆红素所染黄,从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及体液出现黄疸。正常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一般为1.7~17.1微摩/升,在血清胆红素含量超过34.2微摩/升,才能引起黄疸。黄疸除了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外,还可见于其他能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疾病。对肝炎病人来说,黄疸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和肝细胞坏死的情况,但绝大多数肝炎病人的黄疸深度是和肝细胞坏死程度相一致的。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其代谢胆红素的功能越差,黄疸也就越深,临床症状也越重,病情往往迅速演变为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然而,黄疸的深浅,只与病情的轻重有关,而与传染性的强弱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肝炎传染性的大小,是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侵入体内的多少、病毒的复制及病程的长短而定的。此外,还与血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和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HBV-DNA-P)的多少有关。  
  
  一般来说,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9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为28~160天(平均70~80天),丙型肝炎为15~160天(平均80天)。甲型肝炎经粪-口传播,乙、丙型经血、血制品、密切接触及母婴垂直播感染。甲肝在黄疸高峰期,肝功能明显异常,其传染性最强;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一般在急性期少有黄疸,故其传染性的大小要根据具体的病毒指标确定。因此,可以说,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染性大小与黄疸深浅几乎无直接关系。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