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热毒动血型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来源:养肝网2014-10-15 个评论我要订阅
    【主证】高热烦渴,身黄如金,小便黄少,胁痛腹胀,极度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躁动不安,神昏谵语,神志恍惚,鼻出血、便血、呕血、皮肤发斑,舌质红绛,苔秽浊,脉弦细。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清营汤加减。
  黄芪、白茅根各30克,茵陈24克,犀牛角粉(现常用水牛角粉代替)、薏苡仁各18克,白芍、连翘、人参、紫草、败酱草、麦冬各15克,生地、赤芍、丹皮、黄连、石菖蒲、钩藤、五味子、地榆炭、郁金各12克,大黄、甘草各6克,大枣6枚。【方解】方中犀牛角粉、生地、丹皮、赤芍乃犀角地黄汤之变方,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止血;配黄连、连翘、败酱草、大黄、地榆炭、紫草、白茅根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加茵陈、薏苡仁清热利湿退黄;石菖蒲醒脑开窍;钩藤清热凉肝熄风;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生津固脱;用黄芪、大枣以增强补气扶正之功;郁金、赤芍疏肝理气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兼有益气养阴扶正、凉肝熄风醒脑、化瘀止血退黄之效,故适用于热毒伤营动血型患者。
  【注意】此型多由初、中期的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当或不能控制病情,疾病进一步发展所致。热毒动血型的出现标志着重型肝炎已进入后期。热毒动血型患者不但湿热疫毒内陷,蒙蔽心窍,扰乱神明,还有热毒入营,迫伤血络,血热妄行,其治疗应在清热解毒、醒神开窍的基础上,结合凉血止血之法,以促使神志清醒,控制血热妄行。
  重型乙型肝炎总的发病机制是外感时邪,湿热毒盛,不得外泄,弥漫三焦,正邪交争剧烈,内扰于肝胆,伤营入血,蒙蔽清窍,终致肾亏气竭血脱,但依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演变的阶段不同而各有侧重。在早期,以外感疫毒之邪,湿热疫毒炽盛为主;进入中期,则以湿热疫毒内陷,蒙蔽心窍,扰乱神明为重;病至后期,则出现热毒伤营动血、肾亏气竭血脱之病理机转。在临证时,应针对不同时期的发病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早期,以清热解毒泻火为法,同时兼顾凉血;在中期,应以清热解毒救阴为主,兼以凉血与开窍;后期出现热毒伤营动血者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兼以养气阴、祛瘀血,出现肾亏气竭血脱者,则应以解毒开闭固脱为主,同时谨记把“救命”放在首位。
  重型乙型肝炎进入后期,死亡率极高,应采取综合措施,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用药积极抢救。中药汤剂只是治疗的一个方面,可口服、鼻饲或保留灌肠给药。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