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

来源:养肝网2014-08-03 个评论我要订阅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最主要是新生儿。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有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总体保护率为87.8%。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正常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95%以上可获得保护性滴度的抗体,而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和(或)HBV-DNA阳性母亲的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却只有60%~80%可获得保护性滴度的抗体(一般以抗HBs大于或等于10mU/ml为有保护作用)。因此,目前要求对HBV携带母亲的婴儿进行主动和被动联合免疫(关于主被动联合免疫内容将在下一节详述),即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至少100U,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重组酵母或1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μg重组酵母或10μg CHO乙型肝炎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应≥100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组酵母疫苗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流行病学对照研究已经证实,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因此是可以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尽管新生儿全程免疫接种在2002年起我国就已正式纳入计划免疫,但是中国地域广阔、经济状况差别很大,新生儿乙肝疫苗覆盖率、24小时内及时接种率以及3针全程接种率在各省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地区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均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少数地区儿童的乙肝疫苗漏种率和非及时或非全程接种率较高,这部分儿童仍然有可能感染HBV,因此需要进行补种。
  
  已经完成新生儿接种地区的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则视具体而定。从有些研究观察的婴幼儿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动态水平来看,初次免疫应答5年后的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水平已降至保护水平(10mU/ml)之下,从这一角度看应该考虑加强免疫问题。但同时,研究者也指出从综合分析后研究数据看,基因工程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初次免疫10年后仍然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同时有非常好的保护效果,而且儿童已安全度过了HBV感染的高危险期(1~3岁);再加上免疫屏障的作用,儿童感染HBV的机会也大大减少,所以其认为,在基因工程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初次免疫成功率和接种率高的地区,免疫后10年内一般不需要考虑加强免疫。那么即便从这一角度讲,在儿童期间进行再次接种也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