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药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五苓散

来源:养肝网2014-11-05 个评论我要订阅
    【方名】 五苓散
  【来源】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处方】 猪苓十八株(去皮)、泽泻一两株、茯苓十八株、白术十八株、桂枝半两(去皮)。
  【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做散剂每服3~6g,或做汤剂每日1剂。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解】 《伤寒论》原用治太阳表证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本方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佐以桂枝一药二用,外解太阳之表,内助膀胱气化。五药合用则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留饮诸疫自除。清代医家柯琴以药味性色合五脏的类推方法认为五苓散:“猪苓色黑入肾,泽泻味咸入肾,启水之体,茯苓味甘入脾,色白入肺,清水之源;桂枝色赤入心,通经发汗,为水之用,散于胸中,则水精四布,上滋心肺,外溢皮毛,通调水道,一汗而解矣。”《医宗金鉴》中清代医家吴谦等对五苓散给出以下方解:“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利,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热并泻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枝之辛温,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借桂枝上升,通阳之效捷,则气腾津化,渴自止也。”清代医家罗美认为:五苓散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疏通,带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淡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