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茵陈汤清湿热退黄疸,是保肝护肝的良方

来源:养肝网2015-04-10 个评论我要订阅
    茵陈,又称绵茵陈,因其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所以民间又称茵陈蒿。其嫩芽可以食用。《本草纲目》载:“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本草纲目》也引用了其他古书中的话来阐述茵陈嫩芽可以用于食疗:“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这里简单说一下茵陈饼的做法。若是能采到茵陈嫩芽,不妨一试。
  
  【茵陈饼】茵陈、面粉各适量,鸡蛋3个。将鸡蛋打散,倒入面粉中搅拌;茵陈洗净,切碎,揉到面粉中,擀成小饼。下锅煎至双面金黄出锅,趁热食用。此饼清香酥软,味道较好。
  
  如果说二月份人们忙着采茵陈的嫩芽是为了食用的话,那么到了三月则是出于防治疾病的目的。春三月,茵陈高约10厘米时采收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的茵陈即可以药用。药用茵陈,也有的是秋季采收后阴干而成。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认为春三月的茵陈才有药用功效,对此还留有这样的诗歌以警示后人:“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对此,民间还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据说华佗曾经三次试验茵陈的疗效,最后确定三月的茵陈才有治病的功效。
  
  茵陈药用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黄要药。清热利湿也就是将身体里面的湿热邪气除掉。湿热邪气一除,就能起到利胆退黄之功。所谓的“利胆退黄”意即是通过清利肝胆湿热来退黄疸。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
  
  黄疸与湿热有关。《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朋肿。”湿热邪气阻滞肝胆,导致胆液不循常道,随血外溢,浸渍肌肤,引发黄疸症。对于黄疸,应以清热利湿为主。
  
  身体里面有湿热未必会导致黄疸症,不过若是湿热加重,损及肝胆,则会有不同的黄疸症状。除了黄疸外,身体里面有湿热,一般还会有身沉重、身热、头痛、尿黄而短、舌苔黄腻等一些典型症状。
  
  夏天,自然界中的湿热邪气重。自然界的湿热邪气也可以由体表侵入肌肤,导致湿热停留不去。湿热停留,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引发内湿。湿热泛滥,则损及肝胆,引发多种问题。为此,湿热重的日子里,也可以用茵陈来防患于未然。
  
  对于湿热导致的黄疸症,茵陈汤自古就是比较有名的方子,即便是今天,很多医家也经常用其来治疗黄疸症。这里介绍的茵陈汤,出自明代方贤所著的《奇效良方》一书。
  
  【茵陈汤】茵陈去梗,半两(15克);大黄二钱半(7.5克);大栀子(五个)。上作一服,水二盅(水两碗),煎至一盅(1碗),不拘时服(不限定时间服用),以利为度。
  
  茵陈的主要功用为清湿热,退黄疸。中药大黄的功用为消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古代医家常用其去血中热邪。对此,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说:“大黄苦寒善泄……正因少阴经不足,本经之阳亢甚无辅,以致阴血妄行飞越。故用大黄泻去亢甚之火,使之平和,则血归经而自安。”这句话简单理解即阴虚阳亢,余热而生,以致阴血妄行,大黄能除热,可以使阴血平和,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有效。
  
  大黄除热,可内服,也可外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小儿诸热可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30克),为末,加入奉命,炼蜜丸,麻子大小。每服5~10丸,用蜂蜜水送服。这是内服的方法。外用的话,如小儿脑热,常欲闭目,可用大黄一分(0.3克),水三合(1500毫升),浸一夜。一岁儿每天服半合(250毫升),余者涂顶上,干即再涂。
  
  大栀子也就是大花栀子,此药也有清热除湿的功效。上述药物均为除湿热药,其中茵陈为君药,不可缺少。茵陈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用,也可以单用。单用也有除湿热、除黄疸的效果。
  
  
  
  男子酒疸用茵陈蒿4根,栀子7个,大田螺1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秘方也。
  
  不可不用的小偏方
  
  茵陈红枣汤
  
  茵陈15~30克、大枣30~50克、甘草6克,水煎后饮用,有祛湿除黄的功效。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