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验案点评一

来源:养肝网2014-05-12 个评论我要订阅
      病例1:贺某,男,33岁,2005年7月5日初诊。患者因经商事有不遂,于2005年2月下旬开始感到右胁胀痛,时或牵引背部,在河南省军区医院检查B超提示为慢性胆囊炎。服清肝利胆口服液、舒胆胶囊、胆宁片等,痛稍减。上月初又因情志不舒致右胁胀痛加重,伴有脘胀闷,食后尤甚,纳差嗳气,厌食油腻,身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次。查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临床诊断为脾虚肝郁,湿邪内蕴之胁痛(慢性胆囊炎)。此为情志不舒,肝脉不畅而胁痛;气滞日久致血行不畅,胁络痹阻则痛甚;又因木郁克土,损伤脾胃,脾虚无以运化水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化源不足,血虚无以养肝,致胁肋胀痛,胸脘胀闷,纳差嗳气,厌食油腻,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溏薄等。治宜健脾祛湿,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方拟健脾利胆通络汤加减。
    
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青皮10g,半夏10g,广木香6g,砂仁8g,厚朴10g,郁金10g,柴胡6g,延胡索10g,川楝子12g,乌药10g,焦三仙各12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剂,胁肋胀痛大减,胸脘胀闷、纳差、嗳气亦有所减轻,肝气郁结之象已有疏解,大便仍溏为湿蕴中焦,故去柴胡、川楝子,加薏苡仁、泽泻,健脾利湿。又服15剂,胁痛、腹胀、嗳气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纳食正常,但仍感乏力,此为脾健肝疏,中焦湿邪已除,久病正气尚未全复,故还感乏力,上方去泽泻加生黄芪,以益气扶正。再服25剂,诸症悉平,嘱续服香砂六君子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
    
点评:慢性胆囊炎证属脾虚肝郁,湿邪内蕴者,宜肝脾同治。本例患者因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肝脉不畅而胁痛;气滞日久,血行不畅,胁络痹阻,则胁痛益甚;又因木郁克土,肝郁脾虚,损伤脾胃,中焦升降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则有纳差嗳气、身倦乏力等。治疗时宜肝脾同治,方拟健脾利胆通络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茯苓健运脾土,一则振奋中焦气血化生之源,二使运化水湿功能复常;柴胡、青皮、木香、厚朴、川楝子、乌药疏肝止痛,化湿调中,使三焦气机通畅,肝郁解则胁痛止;郁金、延胡索活血止痛,解郁利胆;焦三仙助脾健胃,消食化积;肝若急,急用甘草之甘以缓之,且有调和诸药之意。诸药为伍,使肝气疏,脾气健,胁痛止,气血充,则诸症悉除。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