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常用外治调养方法-针灸疗法

来源:养肝网2015-03-11 个评论我要订阅
    1体针 取合谷、外关、足三里、阳陵泉、中封等穴,用提插补泻法,先补后泻,每次取穴3~4个,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提插捻转1次,2周为1个疗程,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反应,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配穴:①胁痛实证者,配期门、支沟、太冲、内关;虚证配肝俞、期门、肾俞、行间、三阴交。②失眠者,配神门、内关、太冲、风府、心俞、脾俞、肾俞、肝俞。③腹胀实证者,配期门、列缺、公孙、太冲、商丘、委阳;虚证者,配章门、复溜、脾俞、三阴交,或灸脾俞、中脘、气海。
  2耳针 取肝、胆、脾、胃4穴,纳呆者配胰腺、胆等穴;胁痛者配神门、皮质下;ALT升高者加肝阳、肝炎穴。针双侧穴,每次4~6穴,中等刺激,1日1次。
  3梅花针 刺激部位为脊椎两侧(轻刺)、第4—10胸椎(中刺+横刺)、上腹部肝胆区(中刺,成三角状,后密刺肝区)。治疗慢性肝炎ALT异常,伴肝区疼痛、腹胀、纳呆者。
  4耳穴按压 取神门、肝、胆、脾等穴,腹胀者加大肠、三焦、皮质下;乏力加神门,胁痛加交感、胃。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两耳交替,每周2~3次,5次为1疗程。
  5水针 体穴取足三里、阴陵泉,每穴注入05~1ml蒸馏水,交替使用,第1周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宜快进快出进针法;耳穴用良导方法找敏感点,以05%普鲁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每次1侧,每次2~3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取穴:①足三里、太冲;②肝俞、胆俞、脾俞(或胃俞)。
  配穴:脘胀纳差加中脘;恶心呕吐加内关、内庭;胁痛加支沟、阳陵泉、期门(或章门);黄疸加阳纲;腹胀腹泻加天枢、关元;苔腻湿重加三阴交(或阴陵泉);气虚加气海(或关元);血瘀加膈俞。
  针法:根据虚实情况,施以补泻手法,以提插捻转为主,酌加灸治。每日针治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15分钟行针1次。3个月为1疗程。两组穴位可交替使用,或左右穴位交叉应用。
  结果:临床治愈率达70%,总有效率达85%。慢迁肝和慢活肝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采用西利宾胺、肝炎灵、甘利欣保肝降酶治疗,同时予茵栀黄注射液1ml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采用西利宾胺、肝炎灵、甘利欣保肝降酶治疗的同时予10%GS250ml+茵栀黄注射液30ml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
  操作方法:用5号穴位注射针筒在无菌操作下抽1ml茵栀黄注射液,放在无菌盘内备用,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取得其信任,使其放松。患者取平卧位,一侧下肢屈膝,与床成90°角,暴露膝关节(冬季注意保暖),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位用指甲按压,局部用2%的安尔碘,由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注射器排净空气后,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深度为05~15寸,刺入穴位上下提插得气后,抽无回血将药物缓慢推入,边推边观察,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注入后快速拔针,用无菌干棉签压针孔片刻,嘱患者平卧休息。
  根据临床情况黄疸指数下降50%以上或<25μmol/L为显效,下降20%~50%为有效,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谷丙转氨酶下降30%~50%或<50U/L为显效,下降10%~30%为有效,完全没有改变者为无效。治疗2周后,治疗组降酶显效者45例(818%),对照组为35例(636%),呈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黄显效者32例(58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14例,255%),P<001。
  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无明显毒副反应,但若操作不当会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在注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掌握取穴部位及进针深度,一般深度不要超过44cm,瘦弱者不超过33cm。
  (2)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如回抽有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注射,如患者有触电感,应将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再进行药物推注。
  (3)操作前后检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针头是否有弯钩,注射后观察有无皮下出血。
  (4)取穴处局部皮肤有无破损溃疡。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
  (6)不宜在空腹或过饱、剧烈活动后进行注射。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