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朱瑾等脂肪肝B超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探讨(二)

来源:养肝网2014-01-07 个评论我要订阅
      辨证分型:依据《中医肝胆病学》,按中医辨证分为三型。肝气郁滞型(332例):症见胁肋胀痛,按之不适,时有嗳气,大便不畅,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濡。痰湿内阻型(171例):症见形体肥胖,神疲肢倦,恶心纳呆,脘胁胀闷不适,大便软而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痰瘀阻络型(65例):病程较长,症见面色晦暗,胁肋刺痛,或固定不移,胸闷胀痞,舌胖紫或瘀斑,脉弦涩。
    
结果发现,568例脂肪肝B超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存一定关系,肝郁气滞型最常见,占总数58.45%,临床以轻度脂肪肝为主,占此型的82.83%;痰湿内阻型次之,占总数30.1%。临床以理论基础结果发现,568例脂肪肝B超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关系,肝郁气滞型最常见,中度脂肪肝为主,占此型的80.70%;痰瘀阻络型最少,占总数11.44%,临床以重度脂肪肝为主,占此型的66.15%。
    
从568例脂肪肝B超检查结果来看,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内在的联系。肝郁气滞型多因情志郁滞或思虑气结,以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湿浊不化,聚集成痰,临床以轻度脂肪肝多见。痰湿内阻型多因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健运失职,痰湿内生,阻滞于肝而成,临床以中度脂肪肝为多见。痰瘀阻络型病程日久或久病失治,气滞痰凝,血行瘀涩,痰瘀互结,络脉阻滞遂成本病,临床以重度脂肪肝多见。因此,将B超检查引入脂肪肝的中医辨证领域,使辨证的层次更加丰富细致,从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新的依据。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