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理]
脂肪肝为肝内脂类代谢异常,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
主要原因有:
①肥胖症肝内脂肪浸润。
②糖尿病。
③酒精中毒。
④肝炎、肝硬化。
⑤药物性。
⑥肝代谢性疾病。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分为限局性和弥漫性两种。
病理及临床病程为可逆性。
[临床表现]
轻度脂肪肝临床上可无症状,重症者可表现为上腹不适、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肝脏肿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大于肾脏和脾脏的回声强度。肝脏前半部光点细密,后部回声减弱,两者无明显的分界。病变可累及整个肝段成肝叶,显示局部或弥漫分布的强光团,正常部位呈低回声。
2.CT表现:
(1)局限性:肝内不规则或扇形分布的密度减低区,CT值低于脾及大血管密度,增强扫描无占位表现,病变范围及形态不变。肝内血管走行正常。
(2)弥漫性:肝内实质密度普遍降低,CT值低于正常10HU以上,或呈负值。脾脏密度高于肝脏。重度脂肪肝平扫即可显示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邻近实质器官、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肝脏。重症脂肪肝平扫易掩盖其他低密度占位病变,需做增强扫描或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3.MRI表现:T1加权图像表现信号增加。
[鉴别诊断]
不典型的局限性脂肪浸润需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
(责任编辑:吴良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