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平衡疗法治疗急性乙肝

来源:养肝网2015-03-20 个评论我要订阅
    医生常常根据急性乙肝的症状,区别是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临床上无黄疸型居多,在中医辨证上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1.热毒湿郁,热重于湿型
  本症多为急性期甲型肝炎,但在乙肝中也常见,属中医阳黄范围。主症可见:全身面目、皮肤俱黄如橘色,发病迅速,烦热、口干苦、腹胀、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以清热解毒、化湿法治之。方药选用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加减。常用药有茵陈、栀子、夏枯草、蒲公英、垂盆草、车前草、大黄、黄柏、黄芩、田基黄、虎杖等。恶心呕吐加化橘红、制半夏、柿蒂、淡竹茹等;热盛心烦加黄连、竹叶、生石膏等;寒热往来,邪入少阳加柴胡、青蒿等;热郁口腻加藿香、佩兰、砂仁等。
  2.湿热蕴伏,湿重于热型
  本症为甲、乙型肝炎的急性期,黄疸可有可无,如出现黄疸也属“阳黄”范围,乙肝大多无黄疸。主症可见:胸闷腹胀,纳呆口腻或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有的出现面目俱黄,色鲜明,小便深黄。无黄疸时主要反应在腹胀、恶心呕吐、疲倦乏力或有低热、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濡数或濡滑。以清热解毒、运脾化湿法治之。方药以茵陈蒿汤合茵陈胃苓汤加减,常用药有茵陈、茯苓、猪苓、苍术、川朴、砂仁、陈皮、垂盆草、蒲公英、车前子、黄芩、泽泻、生薏苡仁、虎杖等。有恶寒发热头痛者可加防风、苏叶、白蒺藜等;有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青蒿等;有胃气上逆、呕吐者加半夏、藿香、砂仁、蔻仁、生姜、川朴等。
  3.湿阻中焦、脾失健运型
  乙肝患者居多,一般无黄疸出现,病情易迁延至慢性。其症可见:倦怠乏力,腹胀纳少,口腻、厌油腻、恶心呕吐,大便稀溏或有轻度腹泻,舌苔白腻或薄黄腻,脉弦细或濡缓。以清热解毒、化湿健脾法治之。方药以香砂平胃散加减,常用药有苍术、川朴、茯苓、泽泻、陈皮、神曲、谷麦芽、蒲公英、猪苓、黄芪、丹参、白术等。有呕吐加制半夏、砂仁、柿蒂、浙贝母等;有湿热口干、尿黄加茵陈、金钱草、黄芩、虎杖、滑石等;脾虚严重者加党参、怀山药、白术、薏苡仁等。
  4.肝郁气滞型
  在肝炎恢复期尤其乙肝的急性和慢性及恢复期,均可见此症。其症可见:胁肋隐痛、胀痛、胸闷不舒、纳差、嗳气,有时因情志影响而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滑。以疏肝理气法治之。方药以柴胡疏肝饮或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有柴胡、白术、元胡、枳壳、制香附、郁金、青陈皮等。有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黄芩、垂盆草、夏枯草等;有肝脾不和、腹痛腹泻者加白术、茯苓、防风、白扁豆等;有胁痛如针刺样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等。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