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中医治疗乙型肝炎:重视调肝与理脾

来源:养肝网2014-10-12 个评论我要订阅
  乙型肝炎患者邪毒羁留于肝,致肝失疏泄,脾之运化赖肝之疏达,木不疏土致脾土壅滞,土壅则生湿,湿聚中州;因壅可致虚,脾虚失于健运,气血化源不足,正虚又恋邪不解。尽管乙型肝炎的证型种类繁多,病机各异,但仔细分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脾失调、气血同病。一方面,表现为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另一方面,表现为脾虚失运,纳运失常,致使腹胀、纳差、胁痛、乏力、黄疸等参差互见。因此,调肝与理脾亦为常用之治法。
  叶天士说:“补脾之中必宜疏肝,肝气条达不致郁而克土,疏肝即所以补脾也。”在应用调肝与理脾之法时,应注意健脾而不伤肝,调肝而不滞脾,既要重视“治肝先实脾”之古训,又要注意“疏肝即所以补脾”之法,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调肝与理脾的关系,方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