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乙肝常识:乙肝病毒转阴是怎么回事?

来源:养肝网2013-12-25 个评论我要订阅
  彻底消灭、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是治疗乙肝的根本目的。检验这一目的是否达标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血液化验;

二是通过肝组织学检查。

血液检查只需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即可;而肝组织学检查则需进行肝脏穿刺。反复地对病人进行肝脏穿刺,取活组织检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却寸步难行。一个患者偶而接受一次肝脏穿刺尚可,而多次反复地进行肝脏穿刺是根本不可能的。

通过血液化验可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项目。人们常说的“转阴治疗”,也就是让这些病毒指标转阴。最常见的是“大三阳”(表面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阳性)转为“小三阳”(表面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或是“小二阳”即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 。

过去认为这些指标转阴了,病情也就自然好转了。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变化形式是极其复杂的。那么,该如何判断、分析乙肝病毒指标阴转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如果病人随着乙肝病毒指标的阴转,伴有食欲不振、疲乏、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主要的复制指标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持续阴性,则表明病情好转。

如果病人在病毒指标转阴的同时伴有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肝掌、蜘蛛痣等病症,且转氨酶、黄疸反复升高,白蛋白下降明显,球蛋白上升等,则揭示病情加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明病毒指标是由病毒变异造成的。

病毒变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异的后果也是相当复杂的。病毒变异本身说明病毒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物体,它并非那么容易被消灭。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因此,乙肝病毒转阴未必是好事。乙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大可不必一味要求病毒指标阴转,而应首先强调肝功能的长期正常及稳定。

 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责任编辑:罗燕平)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