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煎
【药物组成】茵陈100g,陈皮15g。
【治疗方法】将药物洗净,加水1 500 ml,文火慢煎2h,煎取约500 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
【功效主治】利胆、清热、理气。
【临床运用】50例患者,经治疗,临床治愈17例(34%),有效31例(62%),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梁某某,女,45岁。患者原有胃痛史,发病前2d参加宴会后始觉上腹部胀满不适,认为胃痛发作,自服胃痛药不效,当晚症状加重,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发热、呕吐2次,吐出胃内容物,服止痛药和藿香正气水症状仍未缓解。第2日上午自行前来就诊。见患者神疲,痛苦面容,体温38℃,脉搏90/min,皮肤、目睛无黄染,腹平软,稍胀,右上腹部胆囊区压痛(++),向同侧肩背放射,口干口苦,小便赤,大便不爽,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数。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45。B超检查显示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见2粒小结石,胆囊壁增厚毛糙不光滑,胆囊收缩稍差。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治则:利胆清热兼理气。处方:茵陈100g,陈皮15g。每日1剂,水煎服。复诊发热已退,无呕吐,右上腹部胆囊区仍隐痛不舒,口微苦,两便调,胃纳尚可。守原方再服5剂,药后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B超图像显示胆囊收缩功能恢复,胆囊壁稍增厚光滑。临床治愈。无复发,曾有2次自觉不适,自取原方服用3剂即舒。
【经验心得】方中重用茵陈利胆清热;陈皮利胆,理气和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利胆功效卓著,其所含的挥发油茵陈二炔酮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东莨菪内酯等10种成分均有利胆作用。其利胆能使肝胰壶腹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同时还有护肝、利尿、抗病原体作用。陈皮中所含甲基陈皮甙能迅速利胆,促进胆汁分泌。两药相须为用,所以在临床使用二陈煎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选取茵陈味苦性寒凉,归脾胃、胆经,为利胆退黄专药;陈皮辛苦温,归脾胃、肺经,理气和胃,燥湿降逆,两药合用能降能泄,能清能利,有辛开苦降之义。重用茵陈似有苦寒太过之嫌,其用量超过24g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佐以陈皮之辛温,又采取文火久煎制其寒凉之性,有“去性存用”之义,且符合胆气喜温和而生发之性,故临床使用未见不良反应。
【方剂出处】古献民,等二陈煎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03;1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