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吴谦《医宗金鉴》:鼓胀危症

来源:养肝网2014-11-03 个评论我要订阅
  吴谦《医宗金鉴》:鼓胀危症及蛊胀与鼓胀之别 1.鼓胀危症 《医宗金鉴·胀满水肿死证》:“腹胀身热、阳盛则热。若吐、衄、泄血则亡阴矣。”
  清代吴谦指出肝气郁滞,次起则腹胀,日久化火,肝火横逆犯胃,损伤胃络,络破血溢而致吐血、便血。钱氏当时已认识到本病可出现发热、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指出并发出血预后很差,真是难能可贵。现代医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并发出血与门脉高压呈正相关。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指出血鼓可出现“烦躁漱水,迷忘惊狂”。这描述与临床上肝硬化腹水并发肝性脑病相一致。但为什么会并发肝昏迷呢?仍不清楚,只是认为来源于肠道和体内的一些有害代谢产物不能被肝脏解毒和清除,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有几种因素被认为是造成肝昏迷的原因,其中氨的积聚是重要因素之一,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受损,可能是氨的毒性作用所致。氨基酸代谢失衡导致脑内假性神经递质(FNT)积聚,抑制性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酪酸等)含量增加或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含量减少起重要作用。此外,与肝昏迷发病有关的物质还包括硫醇、脂肪酸、酚、γ-氨基丁酸和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因此,目前医学界认为肝昏迷由于这些“毒物”单独或协同作用所致。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