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肝癌患者心态:三分治疗,七分康复

来源:养肝网2014-10-10 个评论我要订阅
    何为康复?大百科全书解释:康复,即健康的恢复,是通过多种手段,使病残者得以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与健康人一样同享社会正常生活。康复包括心理的康复和身体的康复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心理康复是指在康复的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康复。肝癌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往往过多倾注于治疗期而轻视康复期,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治疗期,肝癌患者主要通过在医院的手术、放、化疗等手段切除或杀死肿瘤,迅速控制病情进展,在这个阶段患者及其家人都极为重视和关注。而一旦出院进入康复期,一部分人以为癌肿消除、大功告成,于是放松了警惕,有的认为自己痊愈了,拒绝服用任何药物,又不定期检查;有的依然恢复病前的酗酒、吸烟,不注意适当休息而过于操劳,使肝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期往往成为较治疗期危险性更大的高危期。相反,另一部分人则终日为肝癌的复发而忧心忡忡,整日生活在抑郁消极、绝望无助的痛苦之中,有的患者竟放弃了生存的希望。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将会极大地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反而易造成肝癌的复发。
  心理问题对肝癌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是经过大量临床病例统计证实的。康复期实际上已经成为患者重新走向新生的一个瓶颈口,生的希望完全掌握在肝癌患者自己的手中。在肝癌患者的治疗期,手术或放、化疗固然十分重要,但需要身心兼顾、全面调适的康复期更不能忽视。肝癌患者只有自己正确认识肝癌疾患,规范康复行为,加强并实施自己的生命质量管理,才能重绿自己的生命之树。通过整体康复的“第二次治疗”,调整、恢复受创伤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改变机体内利于肿瘤生长的小环境,注重康复期的心理治疗,使患者科学地对待康复期,就可以有效地防范肝癌复发、转移、再生,延长生命。事实证明,经过综合预防和心理调整可使肝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期达到了50%以上,比统计的平均值28.5%高出近一倍。
  
  因此可以说,治心重于治疾是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最为显著的特点,这是经过长期临床病案调查和基础研究得出的结论。肝癌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使抗肝癌细胞增殖,精神因素就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肝癌发生、发展或抑制的。研究证实,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杀死肿瘤细胞的抗体增多。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使得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减轻肝癌患者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治疗,甚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这一点,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都应有足够的认识,共同密切配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内在能力。
  肝癌患者是我们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亲属、同事和朋友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对社会也有较大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肝癌仍是一类病死率较高的恶性疾患,一旦身染,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他们比其他患者面临着更为错综的人际关系和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加之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周围人表现出紧张而过分的关怀又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许多肝癌患者并非由于癌症的折磨而死,而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亡。所以,肝癌患者术后的心理康复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肝癌患者明显不同于其他患者之处,是疾病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当中只有部分人能够享受比较彻底的治疗。而且,由于肝癌病死率高,肝癌患者特殊的心理过程,使几乎所有的肝癌患者都要有一段较长的心理康复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生存质量普遍较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人们的关心、帮助和正确的指导,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地避免或及时地发现复发和转移灶,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而不至于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