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肝硬化腹水秘验方:茵陈赤小豆汤

来源:养肝网2016-09-12 个评论我要订阅
  茵陈赤小豆汤

【组成】茵陈15g 苍术12g 赤小豆30g 淡竹叶9g 白通草6g 熟大黄3g败酱草15g 丹参30g 赤芍15g 甘草3g 大枣5枚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急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ALT升高,症见胁痛、呕恶、烦热、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3个月。

【方解】本方首选茵陈以清利肝胆湿热;赤小豆利水除湿兼入血分;苍术祛湿化浊,消中州胀满;小量大黄通达腑气,导热下行;通草、竹叶利湿兼清心火,心火既清,肝火易去;以活血解毒为辅佐,用丹参、赤芍活血,败酱草解毒,甘草和胃解毒,与大枣同用又能顾护脾胃,防止苦寒之品损伤脾胃。诸药合用,祛湿热兼以活血解毒,使邪从二便而出,且固护正气,驱邪不忘扶正,邪祛而正不伤。

【加减】黄疸者加田基黄30g,栀子9g;腹胀者加豆卷15g,香橼9g;食欲较差者加橘皮9g,炒三仙各12g;恶心厌油腻者加寒水石15g,清竹茹9g。

【点评】本方以利湿清热为主。因湿热合邪,热伏于湿,故以利湿为主,清热次之,使得湿去则热无所伏,湿去则热清。而湿热之出路有二,一为利之于小便,一为泻之于大肠。本方酌用大黄及竹叶、通草,使得湿热之邪从二便而出,诸证渐愈。现代实验研究证实:大黄、茵陈可消除肝细胞炎症及扩张肝内小血管,改善肝内微循环作用,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力;败酱草、丹参能调畅门脉循环,增加肝内血流量,改善肝内微循环,从而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增强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进而起到降酶作用。

【验案】房某,女,31岁。1991年6月5日初诊。

半月前始感右胁隐痛,乏力,倦怠,恶心厌油,小便黄,未予诊治。近日两巩膜发黄,诸症加重。查肝功ZnTT(-),TTT13u,GPT200u以上,HBsAg(+)。查体:一般情况可,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腹软,肝脾未及,舌淡苔黄厚腻,脉沉滑。诊断:急性黄疸性肝炎(乙型)。治以清利法。方药:茵陈30g,金钱草15g,田基黄、赤小豆各30g,苍术12g,熟大黄3g,栀子9g,丹参、猪苓各30g,土茯苓12g,淡竹叶9g,通草6g,大枣5枚,鲜柳枝15g为引,水煎服,日1剂。上方服12剂后,除巩膜仍有黄染、尿黄及两胁隐痛外,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GPT、TTT恢复正常,苔薄黄腻,脉弦滑,上方去土茯苓,熟大黄用至6g,加车前草、赤芍各15g,黄柏9g,水煎服,嘱服12剂复查。7月3日再诊:诸症消失,已无不适,肝功(-),HBsAg(+),苔薄黄,脉弦滑,调清营解毒法以促使HBsAg阴转。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