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什么是肝炎

来源:养肝网2015-06-17 个评论我要订阅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一般术语。可指一组病毒性疾病,即通常所说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肝炎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是常见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其共同特征是感染肝脏并引起肝脏发炎。早在公元前460至前375年,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已在“内科疾病”中提到流行性黄疸。我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亦有黄疸的记述。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黄疸分为五种类型,而且还针对五种黄疸病拟定了辨证论治方法。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除记述了五种黄疸外,还增补了湿黄,至宋代又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古代所描述的黄疸病是根据临床表现来认识疾病,显然其中除多数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外,还包括有其他各种原因,如疟原虫、钩端螺旋体、血吸虫、寄生虫及中毒等所引起的肝脏损伤。直至中世纪,由于频繁的战争、饥饿、人群的流动,从1734年的英法战争到1915年的世界大战都有黄疸病大流行的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据说从1942年至1945年美军中有20万人,德国平民及士兵中有500万人感染黄疸。这些流行病史使人们认识到肝炎是一种与战争有关的疾病,其危害性并不亚于历史上鼠疫与霍乱的流行,这也是导致人类研究如何认识和防治这种疾病的巨大动力。虽然肝炎被认为是一种流行性疾病,但在1858年由Bambec-ga认为其原因是炎症阻塞了胆总管开口处所致,是一种阻塞性黄疸。10年后Virchow也有类似结论。1939至1945年间,在性病、糖尿病及风湿病的临床中,由于应用注射药物治疗,曾引起多次黄疸的流行。从而使人们认识到这些流行有一共同的因素,可能是因为注射器针头消毒不良而使黄疸病在病人之间发生传播。从疾病的发展经过可将流行性黄疸分为两型:一种是由于消化道传播感染,而另一种系血清传播。前者称之为传染性肝炎,即现在的甲型、戊型肝炎;后者称之为血清型肝炎,即现在的乙型、丙型肝炎。研究证实,典型的传染性肝炎的潜伏期为30~38天,血清转氨酶异常期较短,3~19天,具有高度传染性;血清性肝炎的潜伏期长,41~108天,转氨酶升高时间长,达35~200天,具中等传染性。患传染性肝炎的病人仅对同型疾病免疫,患有血清性肝炎也不对传染性肝炎免疫。另外,也有由于滥用酒精、使用药物或摄入了环境中毒物引起的肝炎。
  
  常见的肝炎症状有食欲下降、乏力、低热、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体征有:①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②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大。③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的晚。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