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丙肝大都为隐匿感染,病毒检查不容忽视

来源:养肝网2015-04-02 个评论我要订阅
    丙肝患者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等症状,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丙肝急性期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即使有也不特异,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如胃口不好、恶心、呕吐等,极少数会发生黄疸。由于慢性丙肝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可无症状地发展数年。
  
  正因为丙肝多为隐匿感染,其漏诊率相当高。根据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和已经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报告的比例数来看,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漏诊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感染者从没想过要去医院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后,很多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主要表现的“疲劳”也只有约50%的感染者可以出现,所以感染者往往意识不到感染了丙型肝炎。因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应主动去医院检查。作为子女,应主动了解父母及长辈有无输血史,一旦知晓长辈有输血史者,应带他们到医院感染科做丙肝检查,以免漏诊,避免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2.虽然做了检查,但没有进行丙型肝炎相关检查。目前,大多数体检中没有包括丙型肝炎抗体的检查项目,这一点可能与体检单位考虑被体检者的隐私等有关。实际上,检查还是应该的,既然是健康体检,就应该包括所有可能对健康有危害的检查,只不过检查的工作人员要保密,用人单位也不应该以此来拒绝录用。
  
  3.虽然检查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但没有进一步明确是否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查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以后,患者没有及时到专科医生处就诊,以致感染者不知道到底是以前感染过丙型肝炎,现在恢复了,还是现在仍然有丙型肝炎病毒存在。有的人误认为,有了抗体就表示有免疫力。实际上,目前临床上检测到的丙型肝炎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因此,所有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人都应该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不是还有HCV RNA存在。
  
  要确定患者是否得了丙型肝炎,唯一的方法是及早行动,尽早筛查。目前临床上对于怀疑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高危人群,一般要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HCV RNA、ALT、肝脏超声波、血常规等检查。
  
  丙型肝炎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抗体,在血液中循环而且通常终身都会存在。如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应进一步检查是不是有丙型肝炎病毒存在,只需要1毫升血就可以了。注意,有些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所产生的丙型肝炎抗体很低,一般检测方法检测不出,比如血液透析的人群、合并HIV感染的人群,此时应该直接检测HCV RNA。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的有无或其严重程度与肝脏病变的发展不成正比。
  
  虽然丙肝症状较隐匿,但肝组织炎症不断进展,有50%~75%的急性丙型肝炎会演变为慢性,其中又有20%将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感染丙肝病毒后20年,一般人群中10%~15%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酗酒(50克/日以上)、合并乙肝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因素会大大加快疾病的进展。一旦发生肝硬化,每年有1%~4%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病变活跃者预后差,有学者对患者做了20年的随访,结果是炎症活动轻者有21%病情恶化,而炎症活动重者病情恶化高达80%,且治愈率极低。又有学者做了研究,每隔5年定期肝组织活检发现有45%的患者于10~20年内发生肝硬化。与乙肝比较,丙肝发展为肝癌的比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和最终死于肝癌的比例都显著增高。因此,防治肝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慢性肝炎阶段是否能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从而大大减少细胞癌变的可能。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目前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用于临床,丙型肝炎的预防非常重要,关键是切断其传播途径:①1993年前卖血浆者、输血者和器官移植者,应到医院做丙型肝炎检查,其子女应主动关心父母和长者,带他们做相关检查。②吸毒人员,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者,是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家属和社会应关注此类人群。③有不洁性行为者,需自重并到医院检查。④有过整容、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人群,长期血液透析者,也应重视丙型肝炎检查。⑤接触过被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HCV的母亲生下的孩子等,也需接受丙型肝炎检查。同时,提高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和了解,扩大高危人群的就诊率,做到早发现、早筛查、早治疗,确保丙型肝炎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规范的治疗,重获健康。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