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防治乙肝的误区

来源:养肝网2015-01-13 个评论我要订阅
    (1)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错!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2)没有适应证随便用药。错!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证是乙肝病毒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U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
  
  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乙肝病毒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3)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错!一些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不服,或者想起来就服,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乙肝病毒DNA转阴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了;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4)治疗期间不进行监测。错!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产生了耐药,主要依靠治疗期间的监测。如果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滴度未见下降,说明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达到疗效,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乙肝病毒DNA和ALT的反跳,可能是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对药物产生了耐药。
  
  另外,有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都需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
  
  (5)过分恐惧病毒变异。错!一些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滴度很高,肝功能长期异常,但由于他们过分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会使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将会刺激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来修复肝脏内的坏死灶,导致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导致肝肿瘤。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人们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6)“小三阳”患者不用治疗。错!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因此,这样的“小三阳”乙肝患者仍需要抗病毒治疗。
  
  (7)肝硬化患者抗病毒为时已晚。错!有些乙肝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为时已晚。
  
  其实,近年上市的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近年来,国内外医生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国外的一项研究中,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治疗,治疗后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收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
  
  (8)盲目联合抗病毒治疗。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另有一些药物,尽管他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多数专家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好的效果。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物十分敏感,应用新一代核苷类似物,80%以上的患者在小剂量下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
  
  (9)对抗病毒治疗期望值过高。由于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歧视,造成他们迫切追求所谓转阴治疗,并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期望值过高。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不去注意肝功能改善和乙肝病毒DNA的抑制,而一味期望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其实,目前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仅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细胞的病理损害。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乙肝病毒DNA转阴、肝功能恢复、e抗原转阴,并出现e抗体的病毒“冬眠”状态,使肝细胞得到保护。
  
  (10)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错!抗病毒治疗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干扰素,有长效干扰素和短效干扰素,而在核苷类似物中,又有拉米夫定(贺普丁)和阿迪福韦等。
  
  (11)盲目降酶,不抗病毒。慢性乙肝最根本的病因就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因此,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失去信心后,不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关心保肝降酶治疗。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在一定时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但是,因为肝脏中的病毒一直存在,所以很难最终治愈肝炎。因此,不要主观地排除抗病毒治疗方案,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时机。
  
  (12)道听途说,排斥药物。每一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不同患者对于同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感受和反应,差别相当大。有些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道听途说,或断章取义,然后排斥治疗药物。
  
  (13)病毒携带,过度治疗。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病毒标志物检测阳性,但是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很多这样的患者因为不了解情况,盲目要求“转阴”,结果是花钱受罪,不见效果。从严格意义上说,这部分患者是应该接受治疗的,因为毕竟体内有病毒,而且相当一部分病毒携带者肝脏活检可以见到程度不同的肝脏炎症病变,也不能完全排除转氨酶一直正常却向肝硬化、肝细胞癌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所以,劝告患者进行观察,定期检查,暂时不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
  
  (14)担心突变,逃避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a-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等。但是,拉米夫定也有其局限性,一部分患者在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6~9个月,出现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耐药。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的耐药,不是拉米夫定药物诱导的结果,而是药物选择的一种结局。有些患者因为对于是否出现变异和耐药十分担心,以至于排斥应用拉米夫定这一主要的抗肝炎病毒药物,从而失去了治疗时机,这是不应该的。
  
  (15)盲目“追新”,忽略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最终解决慢性乙肝治疗的惟一的正确途径。因此肝炎患者对于新技术和新疗法的渴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知道,对于新进展的关心和期盼,不能代替目前的正规治疗。有些患者整天忙于寻找新型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对目前临床已经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却视而不见。个别患者对于治疗领域的新进展了如指掌,却连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都没有采取。
  
  (16)偏听偏信,营养失常。慢性乙肝患者是不是要忌口,究竟怎样忌口,这也是慢性乙肝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适当的忌口会造成营养不良,从而造成抵抗力低下,不利于肝炎的康复。还有些患者,为了治疗肝病,天天“进补”,结果出现严重的脂肪性肝炎。这些都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是慢性乙肝患者所应注意的事项。
  
  (17)爱子心切,盲目治疗。虽然乙肝疫苗的应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乙肝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全国各地区经济条件发展不平衡,对于疾病预防的知识和重视程度不同的情况依然存在。十岁左右的小患者也不少。由于这部分患儿在今后的入托、升学等环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家长就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治疗,往往不能冷静、科学地处理,而是进行盲目、过度治疗,这种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