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网 > 护肝 > 正文>
综合
问医生

王清任《医林改错》:结块与气滞血瘀

来源:养肝网2014-11-08 个评论我要订阅
  王清任《医林改错》:结块与气滞血瘀
  1.《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2.《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
  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述原文指出气滞血瘀,血瘀内结是肝积的基础病因病机之一,为后世运用活血化瘀治疗肝癌提出了理论依据。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各种功能活动,均依赖于气血的运行而维持。血液的再生是由食物经过气的作用(消化、吸收)转化而成,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赖血的濡养。气和血一阳一阴,互相化生,互相依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之说。在病理上,气病可伤血,血病也可伤气,如气滞则血瘀,血虚则气少,因此气血以循环运行不息为常。气在正常情况下,升降出入,流畅无阻,循行全身各部。如因某些原因引起气的运行失调,可出现气郁,气滞、气聚,日久成疾。血随气行,血的阻滞凝结多由气行不畅引起,“气塞不通、血壅不流”,“气滞则血瘀”,气滞日久必有血瘀,故血瘀多伴气滞,血液瘀积滞凝久之则成肿块。肝癌的不同病变时期与气血有着不同的关系,或偏重于气的功能紊乱,或偏重于血瘀的形成,但据吴承贵等研究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都有气血失调,其中具有瘀血症的更多[吴承贵等主编.肿瘤外治独特新疗法.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2]。肝癌患者临床常见各种瘀血症状如青紫舌、肝瘿线、舌下脉络纡曲、胁下肿块硬而刺痛以及面色黧青、肌肤甲错、胸腹壁青筋赤缕;理化检查还可见血液动力学异常、外周微循环障碍等,因而理论上应用活血化瘀治法有助于上述症状的消除或改善。研究证实,活血化瘀在肿瘤治疗中有广泛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抑杀肿瘤细胞;改善血液流变性与凝固性,降低血液黏度,抗凝,抗血小板,促纤溶,抗血栓,消除微循环障碍,从而发挥抗转移作用,对化疗、放疗有增效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镇痛、抗炎、抗感染等。这与祖国医学的传统认识是一致的。但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肝癌患者的活血化瘀治疗有其特殊性,若用药不当、遣药过峻过猛,反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①肝癌常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纡曲、怒张,易破裂而出血;②依赖于肝脏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潜伏出血倾向;③随着肿块迅速增大,肿瘤供血不充分,肿瘤发生坏死、液化,易自发破裂。而活血化瘀药则有可能诱发或加剧上述病理过程的产生或发展,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肝癌中晚期患者尤其是瘤体巨大或肝硬化明显、门静脉瘤栓形成而致门静脉高压者,对活血化瘀药的应用一定要慎重对待,特别是破血逐瘀之品,尽量不要使用,以免得不偿失,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