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治疗慢性肝炎的温阳方

来源:养肝网2015-05-13 个评论我要订阅
 

治疗慢性肝炎的温阳方

温阳方
  【药物组成】附子、仙灵脾各20g,巴戟天15g,肉桂5g,桑寄生、白术、丹参各30g,黄芪40g,陈皮、茵陈各10g。
  【随症加减】兼口微苦者,加黄芩10g,茵陈加量至20g;夜尿多者,加桑螵蛸20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温肾助阳。
  【临床运用】45例患者,临床近期治愈20例(440%),好转22例(489%),无效3例(71%),总有效率929%。对临床近期治愈患者复查三次肝功、二对半(每半年一次)均正常。
  蒲某,男,50岁。患者1986年9月普查身体时发现HBsAg阳性,ALT   400U,未见任何不适症状,经自买灭奥宁、肝血宁、维生素B6等保肝药服后自觉情况正常未再服药。1997年5月因饮酒后觉脘胁轻微闷胀不适,食欲稍差,遂就诊。经查:HBsAg仍阳性,ALT    800U,门诊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收入传染科住院。入院时症见:面色稍滞,稍显疲乏,口淡,纳食稍差,脘胁闷胀,大便稀溏,四肢略显软,稍嗜睡,尿不黄,舌淡,苔白腻,脉濡稍弱。查体肝脾不大,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ALT    800U,HBsAg>1∶256,抗HBc阳性。拟温阳法以鼓舞正气,驱邪外出。方药:附子、巴戟天各20g,白术、丹参各30g,茵陈、陈皮各10g,肉桂、甘草各5g,桑寄生15g,黄芪40g。服药2周后,患者自觉轻微发热,口微渴,大便稀溏好转,尿微黄。邪有由阴转阳、正有抗邪之趋势,用原方加枸杞子20g,茵陈增量为20g。再服1个月,患者觉精神好转,纳食可,脘胁胀好转,大便基本成形,其余症状皆有改善,查ALT为500U,未复查HBsAg。再将附子、巴戟天、茵陈减量服1个月,患者的各种症状均不明显,ALT   200U。依原方再服1个月,各种症状消失,精神好,食欲正常,ALT  100U以下,HBsAg   1∶8以下,HBeAg阴性,产生了抗HBs。临床治愈出院,带药3周调理,1个月后来院复查肝功、二对半均正常,随访1年,一切正常。
  【经验心得】一般认为“肝阳常有余”,病理上多亢旺。但肝“体阴而用阳”,既然“用阳”就有不足之时。形成肝阳虚的因素大致有:用药伤阳,素体阳虚,忽略对肝阳的重视。本病治疗大多爱用苦寒清泻之品,认为“肝炎”一定是“火”盛,长期使用就会损伤肝阳,《华佗神医秘传》:“肝虚冷,则胁下坠痛……。”《诸病源候论》:“肝气不足,则目病不明,而胁拘急筋挛。”
  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温阳。温阳可以调整邪正力量的对比:乙型肝炎的发生大多是因正气不足而致邪气为患。到病情迁延,用药苦寒攻伐,必损正气,使阳气不足。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缠绵,是因为阳弱而正气虚,无力战胜邪气;而长期用药,加之正气的对抗,邪气也不盛,这种正虚邪不盛的现象,使该病处于邪正相持局面。而温阳是在鼓舞正气,调整邪正力量的对比,为最后祛除邪气作准备。现代研究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缺乏清除病毒的防御功能,是导致HBsAg长期滞留体内,使该病向慢性转化、长期僵持的原因。因此,阳气不足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含义是相通的。温阳就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为清除病毒打下基础。温阳可以温化湿浊邪毒:慢性乙型肝炎,由于阳气不足,温通、温化功能低下,湿浊易生不易化,停滞于体内,反过来又阻止阳气的运行,同时,湿浊为阴邪又易伤阳,这些都可能影响阳气对机体的温煦、鼓舞。所以湿浊邪毒是使病情缠绵的重要因素,必须清除,温阳就可以温通气血津液,使之运行而不滞。温化,可以使津液蒸腾,滋润机体,而不致停滞为患。因此,慢性乙型肝炎之治疗,温阳是重点。这既能鼓舞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打破邪正相持的僵局,又能温通温化使湿浊不致阻滞而被排除,促进疾病告愈。
  【方剂出处】李小丘温阳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5例的临床体会四川中医,2004;22(1):44-45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