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肝硬化阳虚水泛验案

来源:养肝网2015-06-23 个评论我要订阅
 

肝硬化阳虚水泛验案

  验案1
  丁某,男,43岁。
  胁痛3年,腹臌胀而满3个月,经检查诊为:肝硬化腹水,屡用利水诸法不效。诊见:腹大如鼓,短气撑急,肠鸣漉漉,肢冷便溏,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为阳虚气滞,血瘀水停。
  桂枝10g,生麻黄6g,生姜10g,甘草6g,大枣6枚,细辛6g,制附子10g,丹参30g,白术10g,三棱6g。
  服药30余剂,腹水消退,诸症随之而减,后以疏肝健脾之法,做丸善后。
  按:臌胀形成的基本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裹积于腹内而成。早在《内经》就已论述了本病的证候及治疗方药。《素问·腹中论》说:“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名为臌胀……治之以鸡矢醴。1剂知,2剂已。”臌胀以是以心腹大满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方繁多,本案所用方药为张仲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加味。《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说:“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激情主之。”临床凡是大便溏薄下利,若脉弦或脉沉,腹满以“心下”为界的,则用本方,每次用必验;腹胀而两胁痞坚的,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其效为捷;腹胀居中而且利益甚的,用理中汤,服至腹中热时,则胀立消;若小腹胀甚,尿少而欲出不能,则用真武汤,附子可制大其服,则尿出胀消。此上、中、下消胀之法,为治疗肝硬化腹水独到之经验。
  医案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孙某,女,成年人。
  腹胀如鼓,脐突腰平,转侧困难,卧床已久,大便不行,外疡久溃不敛,气阳大虚,湿浊凝聚不化,腑阳不通,单腹胀之重症也。拟温阳泄浊,调和肝胃。
  制附片(先煎)3g,焦白芍4.5g,淡干姜1.5g,茯苓9g,姜川黄连0.9g,青皮、陈皮各3g,枳实炭3g。
  二诊:大便已通,腹胀如鼓,四肢消瘦,脉象细,苔腻。久病阳伤,浊阴凝聚不化,乃单腹胀之重症。前进通阳化浊,尚觉合度,再从原方加减之。
  制附片(先煎)6g,焦白芍4.5g,淡干姜1.8g,茯苓9g,姜川黄连0.9g,青、陈皮各3g,枳实炭3g,砂仁(杵碎)2.4g,焙鸡内金4.5g,焦六曲9g,炒薏苡仁12g,炒谷芽、麦芽各9g,陈香橼皮4.5g。
  三诊:腹臌稍松,胸脘作痛,口苦,不思纳谷,舌苔厚腻,脉象细弦。由于寒凉太过,肝胃气机为之不和。拟和肝胃,理气机,以治其标。
  紫苏梗4.5g,焦白芍4.5g,陈皮4.5g,茯苓9g,砂仁2.4g,左金丸(冲服)1.5g,煅瓦楞子12g,佛手4.5g,沉香曲(包煎)4.5g,浮小麦12g,炒谷芽12g。
  四诊:单腹胀渐见轻减。食入腹胀,胸闷苔腻,夜寐不安。再拟运化和中治标。
  制半夏4.5g,北秫米(包煎)4.5g,茯苓9g,陈皮4.5g,大腹皮4.5g,豆蔻壳2.4g,焙鸡内金4.5g,炒木瓜3g,梅花4g,金橘饼9g,砂仁(杵碎)2.4g。
  按:本案为阳虚湿聚,肝胃不和,诊之时患者气阳大虚,不能耐受攻伐,故一二诊以温阳泄浊,调和肝胃为主;三四诊时腹胀逐步减轻,胸脘作痛,口苦,不思纳谷,肝胃不和症状明显,因此改用疏肝理气、芳香化浊、和胃安神以治其标,是饮食能进,生化之源不绝亦为重要。
  医案出处:《程门雪医案》
  验案3
  曾某,男,46岁。1978年12月30日初诊。
  患者有肝硬化史6年,1977年底觉腹胀,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2次住院,先用利尿药,继则放腹水。现症见腹大如箕,脐眼突出,青筋暴露,畏寒肢冷,头颈胸臂等处有蜘蛛痣,低热口渴欲饮,饮后更胀,便秘,尿少而赤,每日小便量500ml左右。舌质淡胖,舌苔黄糙腻,脉沉弦。实验室检查:锌浊度20U,麝浊度20.6U,总蛋白63g/L,白蛋白16.5g/L,球蛋白46.5g/L,(-球蛋白25%,腹围106cm。
  此系脾阳虚衰,水湿困聚于中,隧络阻塞,瘀势与水互壅。欲攻其壅,恐元阳暴脱,峻补其虚,虑难缓标急。治惟温阳通泄一法,攻补兼施,标本同治。
  红参(另煎、兑服)6g,黄芪60g,白术30g,制附片9g,干姜3g,陈葫芦壳30g,生大黄9g,大腹皮、槟榔各9g,枳实9g,虫笋30g,土鳖虫9g,泽泻15g,赤芍12g,茯苓皮15g,白茅根30g。
  服药7剂,小便量从每天500ml,增至1500ml,大便日泻3次,腹胀顿松,腹水渐退,知饥能食,又服7剂,大便每日2次,小便正常,腹围减至80cm,诸症好转,该用补中益气活血法调理。肝功能复查锌浊度8U,麝浊度10U,总蛋白63g/L,球蛋白23g/L,(-球蛋白20%,3年后随访良好。
  按:本案患者为脾阳虚衰,水湿困聚于中,隧络阻塞,瘀势与水互壅之候,姜氏以红参、黄芪、白术、附子、干姜温扶脾阳,大补元气,以泽泻、茯苓皮、白茅根利水渗湿,以大黄、土鳖虫、赤芍活血化瘀,攻补兼施,取效卓著。
  医案出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丛书·姜春华》
  验案4
  魏某,27岁,女。
  以“产后腹胀18日”之主诉于1959年10月12日收住院。入院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转中医治疗。症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腹胀脐外凸,两下肢水肿,双足发凉,口苦,便溏,有恶露。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诊断臌胀,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济生肾气汤。
  熟地黄28g,山药14g,山茱萸14g,茯苓35g,牡丹皮10.5g,泽泻17.5g,肉桂10.5g,制附片10.5g,牛膝10.5g,车前子35g。上药加水煎成600ml,每日1剂,分3次服下。
  二诊:连服6剂后,腹胀减轻,尿量增多,无恶露,大便每日1次,脉舌同前,继服上方3剂。
  三诊:腹胀消退,腹变平坦,面色较前红润,下肢水肿消失,饮食增加,但食后腹稍胀,舌淡苔薄白,脉象虚细。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六君子汤加制附片10.5g,车前子35g。6剂。
  四诊:诸症消失,无不适,苔薄白,脉象缓细。痊愈出院。注意休息,内服疏丸调理。
  按:本案患者产后并发臌胀,症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气短,不堪再行攻逐,米氏以济生肾气汤,温肾健脾,化气行水,再以六君子汤加制附片、车前子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诸症消失,内服舒肝丸以调理善后。
  医案出处:《中医防治十病纪实》—米伯让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