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来源:养肝网2014-08-09 个评论我要订阅
  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2周至6个月,平均40天。
  (1)急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超过50%转为慢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丙型病毒性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少数患者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②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③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恢复较快,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很轻,无黄疸型占2/3之上。多数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度、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微摩尔/升。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或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慢性肝炎仅见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①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指标仅1项或2项轻度异常。②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③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脾大,ALT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占肝炎的0.2%~0.5%,病死率高。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重型肝炎,甲型、丙型少见。重型肝炎发生的病因及诱因复杂,包括重叠感染(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戊型病毒性肝炎)、机体免疫状况、妊娠、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有其他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性脑病在Ⅱ度以上(按Ⅳ度划分)。黄疸急剧加深,胆酶分离,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小于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血氨升高,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即使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3周。
  ●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以急性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食欲不振、频繁呕吐、腹胀等中毒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微摩尔/升或大于正常值10倍,明显腹胀,肝性脑病Ⅱ度以上,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40%。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群者,称为腹水型。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脑水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低钠、低钾、低镁、碱中毒等)。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低血糖、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极差。本型病程较长,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但有如下基础: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④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4)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管肝炎。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较深,持续3周以上,甚至持续数月或更长。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60%,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胆固醇等升高,ALT初期升高,中后期可正常。大多数患者可顺利恢复。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上述症状者,为慢性淤胆型肝炎,其发生率较急性者多,预后较差。
  (5)肝炎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①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ALT升高,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明显,白蛋白下降。伴有腹壁、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缩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门静脉高压表现。②静止性肝硬化。无肝脏炎症活动的表现,症状轻或无特异性,可有上述体征。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