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治疗乙肝的秘方-黄贯虎金汤

来源:养肝网2015-05-03 个评论我要订阅
    黄贯虎金汤
  【方源】
  《黄贯虎金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3例》[晋中恒.新中医,1999,31(9):41-42]。
  【组成】
  黄芪、山楂、蒲公英各30g,丹参、党参各20g,当归、白术各15g,贯众、柴胡各10g,虎杖25g,生大黄(后下)6~10g,郁金12g,三七末(分冲)3g,蜂房、炙甘草各6g。
  若恶心,呕吐,纳差者加旋复花(布包)12g,砂仁(后下)6g,鸡内金20g;若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香附10g;小便黄,口苦,苔黄腻者减黄芪、党参用量,加金钱草、茵陈各30g;大便秘结者增加生大黄量;便次增多者,减生大黄量,另加茯苓20g;若阴损及阳,伴阳虚者酌加菟丝子、淫羊藿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五项。
  【功效】
  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理气活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赵某,男,38岁,工人,1992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肝区隐痛加重1个月。
  病史: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休息半个月病情不见好转,经肝功能检查(异常)及乙肝五项检查(HBsAg、抗-HBc均为阳性),诊断为乙型肝炎。住院治疗20天症状好转(但HBsAg、抗-HBc仍阳性)而出院。
  检查:食少纳呆,脘腹痞满,口干略苦,小便短黄,大便不爽,神疲乏力,头昏多梦,舌淡边有齿痕,尖有瘀点,苔厚腻微黄,脉弦滑。肝区压痛,肝于肋下2.5cm处,质软,边缘尚锐利,脾未触及。肝功能:TTT 13U。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B超示肝大3cm,内部光点粗密均匀。
  中医诊断:胁痛(脾虚,湿热夹瘀)。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则: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理气活血。
  方药:黄芪、蒲公英、山楂各30g,党参、丹参各20g,当归、白术各15g,虎杖25g,生大黄(后下)9g,郁金12g,贯众、柴胡各10g,三七末(分冲)3g,蜂房、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个月后,大黄减至5g同煎。
  三诊:服上方两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肝回缩到肋下1.4cm,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上方去蜂房加茯苓30g,陈皮6g。
  四诊:继服1个月,肝脏回缩至正常,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随访2年无复发。
  【按语】
  黄贯虎金汤组方注重湿热、气虚、血瘀三证,不忘解毒、健脾、活血三法。用药上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脾气健运,则湿邪得化,又可杜绝生湿之源;虎杖、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蜂房味甘性平,以毒攻毒,以除体内湿热疫毒之邪;生大黄苦寒泄降,解毒攻积,引湿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郁金、柴胡疏肝解郁,与活血化瘀之山楂、丹参、三七相伍,对慢性乙型肝炎兼郁及兼瘀之证切中病机,郁及瘀除,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则有利于肝功能恢复及乙肝病毒的清除;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熔扶正祛邪于一炉,共奏益气健脾,化湿解毒,理气活血之功。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