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问医生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转阴汤

来源:养肝网2015-05-04 个评论我要订阅
    转阴汤
  【方源】
  《转阴汤治疗HBsAg阳性60例》[黄运通,等.新中医,1999,31(3):41]。
  【组成】
  虎杖、郁金、丹参各20g,溪黄草、白花蛇舌草、重楼各15g,黄柏10g,大黄、甘草各5g。
  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为3个月,每月复查肝功能及乙肝五项两次。
  【功效】
  清热利湿。主治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
  【验案】
  余某,男,42岁,厨师。
  主诉:两胁疼痛,以肝区为甚3年。
  病史:患者于3年前在体检时发现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肝功能未见异常,当时仅觉肝区隐痛,无其他不适。曾先后肌肉注射干扰素、核糖核酸及聚肌胞,口服复方树舌片及灭澳灵等,未见好转。
  检查:两胁疼痛,困倦乏力,腹胀纳呆,烦躁欲吐,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右肋下2cm,质中,有触痛,脾未触及。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肝功能:TBIL 67.9μmol/L,DBIL 37.9μmol/L。
  中医诊断:黄疸(阳黄,证属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肌肤)。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利湿,佐以行气止痛。
  方药:转阴汤加川楝子、白芍、车前草各15g,茵陈30g。5剂,每日1剂,加水600ml,煎至200ml;复煎加水500ml,煎至150ml。合两次煎液,早晚分服。
  二诊:小便转淡黄,烦躁欲吐消失,胁痛减轻,知饥欲食。上方去川楝子,续服10剂。
  三诊:症状基本消失,仅倦怠,腹稍胀,舌淡有齿印,苔薄黄,脉弦。考虑有脾虚气滞,故于上方加黄芪15g,砂仁6g,连服10剂。
  四诊:诸症状皆消。上方去砂仁,服5剂后胃纳差但精神较好,肝肋下未触及。复查肝功能:TBIL 8μmol/L,DBIL 6μmol/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转阴,抗-HBs阳性。为巩固疗效,守方再进30剂,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除抗-HBs阳性外,均为阴性。追踪5年,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未见异常。
  【按语】
  转阴汤中溪黄草、白花蛇舌草、重楼清除体内湿热疫毒,阻断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黄柏、大黄清热解毒,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对乙肝病毒阴转大有益处,如服大黄后无便溏,则可将大黄剂量加至15~20g,效果更优;虎杖、郁金疏肝解郁活血,清除乙肝病毒,抑制病毒复制;丹参活血,并可改善肝脏循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防止肝纤维化;甘草益气扶正,调和诸药。临床观察,服用本方最大特点是症状改善明显,尤其在消除疲劳、增加食欲方面,效果更佳。随着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并持续正常。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更多>>

今日医学顾问

特别声明:养肝网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养肝网 版权所有 养肝护肝交流群